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501962.html《养生防病》微刊30期
瘙痒是皮肤科常见的、许多皮肤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于如荨麻疹、湿疹、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皮肤病。
西医认为其是由各种因素刺激肥大细胞,致使其释放组胺所致,治疗以抗组胺为主。
《外科证治全书·痒风》形容瘙痒症“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指出此病病因“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中医将瘙痒归因于风、湿、热、血,认为瘙痒是由于风、湿、热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或由于血虚风燥阻于肤间,肤失濡养而成。
风邪客于肌肤,致使营卫不和而作痒。其临床特征为发无定处,走窜不定,遍体做痒,或发风团,时隐时现,退后不留痕迹。如瘙痒症、荨麻疹。治疗以疏风为主。风邪得以疏,而痒何患不去?祁坤《外科大成》:“凡风热客于皮肤,做痒起粟者,治以疏风。”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善流窜。水湿流于肌表,浸淫、蚀腐皮肤而作痒。其临床特征为,皮损浸淫四窜,多为水疱、脓疱、黄水淋漓,如湿疹。治当祛湿。然而湿邪之生者不同,治宜不同。湿热为主者,当清热利湿以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若脾虚湿盛者,当健脾为主,脾胃健则湿浊自去,除湿胃苓汤加减。湿邪祛除,由湿所致之痒何以不止?
热胜则痒。《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外科启玄》解释:“诸痛痒疮者属心火,盖火之为物,能消烁万物,残败百端故也。”其临床表现为皮肤隐疹,灼热作痒,甚则糜烂淋漓,结痂成片。如银屑病。治疗当以清热,热去则痒亦止也。叶天士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风盛则燥,风动则痒”,血虚易生风化燥,致使皮肤失润泽而作痒。临床表现为皮肤粗糙、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如瘙痒症。如对此应治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李中梓《医宗必读》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祁坤《外科大成》亦言:“血虚作痒者……当润燥。”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妄投风药,养血定风汤主之。”
中医认为,任何一种食物的性能,都如同药物的性能,具有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势及五脏六腑的归经等。
无论食物或药物,都具有寒能清热,热能散寒,辛开、酸收、甘缓、苦降、咸软的作用;寒凉的食物多有清热、泻火、滋阴、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证、阳证;温热的食物多有散寒、温经、活血、通络等作用,适用于寒证、阴证等。
因此饮食调理也要根据人体阴阳偏胜偏衰的情况,针对性地调补,以调整脏腑功能的平衡,然后达到治疗皮肤瘙痒的目的。
1.血虚肝旺证
多数瘙痒症属于此证型。
临床表现:病程久,皮肤干燥,搔抓后可有少量脱屑,可见抓痕、结痂,如有情绪波动,可引起发作或瘙痒加重。
治则: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食疗方案:可多食龙眼肉、胡萝卜、菠菜、黑木耳、黑芝麻、山药等品。
龙眼肉具补心安神、养血益脾功效;
胡萝卜,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能养血明目,健脾消食,补气生血,行气化滞;
菠菜性凉,味甘,归胃、大肠、膀胱经,能养血,润燥,通肠胃,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
黑木耳性平,味甘,有凉血、止血的功效,被营养学家誉为“素中之荤”和“素中之王”,另每百克干木耳中含铁97.4毫克,它是绿叶蔬菜中铁含量最高的菠菜的34倍,是动物性食品中铁含量最高的猪肝的22倍,因其铁含量高,可以及时为人体补充足够的铁质,所以它是一种天然补血食品。
黑芝麻,性平,味甘,具有补益精血、润燥滑肠的功效,古书记载,黑芝麻为五谷之首,有补精髓、润五脏、通经络、明耳目等诸多功效,但亦告诫“非久服多服,益之以补精之味,未易凑功也”。
山药、味甘,性凉而润,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金元四大家李杲曾论述此药“仲景八味丸用山药,以其凉而能补也。亦治皮肤干燥,以此物润之。”
2.风盛血热证
临床表现:瘙痒剧烈,遇热加重,多发于夏季,有明显抓痕、血痂,或伴有心烦、口干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食疗方案:宜多食白梨、鸭蛋、卷心菜、甘蔗、菊花茶、藕等。
白梨生食清热止渴,熟食滋阴润燥;
鸭蛋味甘咸,性凉,能滋阴清热;
卷心菜,又称为包心菜,味甘,性平,入肝、肠、胃经,具有清热散结、健胃通络的作用;
甘蔗味甘、涩,性平,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
菊花具疏风散热、清肝明目之功。
藕,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熟藕性也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佳品。而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
3.湿热内蕴证
临床表现:瘙痒缠绵不休,搔抓后可滋流黄水,继发感染,或呈湿疹样改变,或伴口苦,腹胀,纳差,小便黄赤,大便粘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
食疗方案:宜食薏米、赤小豆、木瓜、龟苓膏等。
薏米,又名薏苡仁、苡米、薏仁米、沟子米,性凉,味甘、淡,味甘、微寒、无毒。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薏苡仁“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赤小豆,又名红小豆、赤豆,味甘、酸,性平,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
木瓜,又名土木瓜、硬木瓜、铁脚梨、宣木瓜等,性温,味酸,能平肝舒筋,和胃祛湿。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有清热除湿、拔毒生肌、滋阴补肾、保健养颜功效,主要的成分是龟板和土茯苓,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配料不同功效也有所不同。龟板,又叫龟甲,性味甘、寒,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养血补心和止血的功效,把它熬成固体胶块,叫做龟板胶。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因南方天气多湿热,龟苓膏的品性温和,不凉不燥,男女老幼皆宜。
(孙颖/文,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5))
欢迎大家点赞分享
每天学点健康知识,马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ysbj/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