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 康复护理 > 焦作中医大讲堂之浅谈几种常见老年性皮肤病
当前位置: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 康复护理 > 焦作中医大讲堂之浅谈几种常见老年性皮肤病
王六银,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医师,焦作市名中医,参与撰写学术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沁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重症。
很多皮肤病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在45岁开始逐渐出现老年性的变化,皮肤的生理结构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屏障抵御等各种生理功能也逐渐减退,所以皮肤表面上会发生一些色素沉着斑,称“老年斑”;有的也会出现散在的白色斑点,称“老年性白斑”;或红色小瘤,称“老年性血管瘤”及“老年性紫癜”和“老年皮肤瘙痒”等。这些都是老年人很常见的皮肤病。究竟这些皮肤病是如何形成的,其治疗方法有哪些,是老年人迫切关心的问题。浅谈常见的五种老年性皮肤病
?老年斑
?老年性白斑
?老年性血管瘤
?老年性紫癜
?老年皮肤瘙痒
?老年斑俗称“寿斑”又称“老年疣”、“脂溢性角化病”。
?病因机理:
?病因与遗传、年龄、日晒、血脂、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
?其病理变化为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异常等,总之是细胞功能衰退的表现。
老年斑的中医病因病机:
?1、气血亏损:年老气血亏损不能上荣于面,濡养肌肤,肌肤失养,气虚则血瘀,聚结肌肤。
?2、肝肾不足:年老肾水亏损,肝血虚少,精血不足,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荣面,以致阴虚血燥,肌肤失养。
老年斑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年男、女。常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
?好发于脂溢部位。如面部、颈、胸、背,也可发生于四肢。
?皮损可为一个或数十个。
?略高出皮肤的黄豆大至蚕豆大圆形或不规则形散在的淡褐色,黄褐色或煤黑色扁平疣状斑片,质地柔软,表面粗糙,覆有油脂状鳞屑,易于拭去。
?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偶有轻度瘙痒。
老年斑
老年斑
老年斑
老年斑
老年斑应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早期损害应于扁平疣;发生于露出部位的角化型损害易与老年性角化病(或日光性角化病)相混淆;
扁平疣
日光角化病
?色素很深的损害应与痣细胞痣区别。
痣细胞痣(色素痣)
?发生炎症或受了刺激的损害可类似基底细胞瘤或鳞状细胞癌,此时则需做活检或手术后做病理检查来鉴别。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老年斑的临床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疗,亦可依据病损的美容,病家意愿选择治疗方法。
?1、局部涂搽药物:早期可用0.%—0.1%维A酸霜;5氟尿嘧啶软膏,也可试用5%咪喹莫特。
老年斑的临床治疗
?2、物理治疗:①液氮冷冻;②化学剥脱;③电离子、微波烧灼;④二氧化碳激光等。
?3、手术切除:疑有癌变或恶性黑色素瘤应手术切除及病检。
?4、中医药治疗:①气血亏损:应益气养血,活血散瘀。可服人参养荣丸、八珍丸、当归养血丸等。②肝肾不足:应补益肝肾、滋阴润燥。可服六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等。
老年斑的预防保健:
?应多食高蛋白及含维生素C、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多吃些新鲜蔬菜及水果。
?常服用一些抑制脂肪过氧化的药物,如维生素E、C、B2以及半胱氨酸等。
?主张要荤素合理搭配,最好把动、植物脂肪的摄入量掌握在1:2左右,因为植物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单纯素食可能增加体内色素的含量,故应改变偏素食的习惯,也应适当摄入一定量的动物脂肪。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避免长时间日光暴晒和异常刺激,还可采用防晒霜防晒。
?采用经验方法:每日3次拍打手背,拍打到发红发热,再摩擦次。而面部双手象洗面样反复按摩揉搓次,每次以发红发热为度,每日3次。可以改善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对于预防和推迟老年斑的形成很有好处。
二、老年性白斑
?老年性白斑又称“老年白点病”、“老年特发性点状白斑”,属老年皮肤退化现象,由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减少所致。主要发生在胸背和四肢等处皮肤,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的圆形白色斑点,稍凹陷,无任何自觉症状。
老年性白斑
?随着年龄增长而数目逐渐增多,对健康无妨碍,无需治疗。
?但这种白斑往往被一些人误认为是白癜风,而随意乱用外用药。
老年性白斑
三、老年性血管瘤
?老年性血管瘤又称“小樱桃状血管瘤”。示真皮乳头内有半球形的血管增生。常好发于躯干上部、腋下和四肢,罕见于手、足或颜面。
?开始像跳蚤叮咬似的红点,逐渐增大成米粒至豌豆大的鲜红色或暗红色,呈圆形略微凸起的小瘤,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
?但如不慎弄破,皮损常易出血不易止住。本病良性,不必治疗。
老年性血管瘤
老年性血管瘤
老年性血管瘤
?如必要时可用激光,电灼或冷冻治疗,不留瘢痕。
小结
?上述3种老年性皮肤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它们都属于良性,患者不必过于担心,消除思想顾虑。
四、老年性紫癜
?老年性紫癜又称“老年性人工紫癜”,是指老年人因皮肤和皮下组织内血管脆性增加所致的一种常见的紫癜性皮肤病。
?病因是由于老年人皮肤退行性变,胶原蛋白逐渐丧失和退化,皮下脂肪组织萎缩松弛,使小血管周围缺乏支架和弹性,血管脆性增加,在活动中皮肤组织受到切力损伤,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中医学记载
?在祖国医学中,虽无明确的老年性紫癜的名称,但是依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归属于“紫斑”的范畴内,对此古人有较深刻的认识。在《素问?调经论》中指出:“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相当于后世所指的肌衄。明《外科正宗?葡萄疫》记载:“葡萄疫,其患多生于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证。邪表传胃、牙根出血、久则虚人。”指出初病和久病的症状不相同,治疗上初宣清热凉血,久病宜外益扶正。
中医病因病机
?1、肝肾阴虚: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日久气郁化火,肝阴耗损;或年老肾精不足,不能养肝,水不涵木,肝肾阴虚,虚火内生,灼伤血络,络破血溢,渗出于肌肤之间而形成紫斑。
?2、脾肾阳虚:年老体弱,肾阳不足,虚寒内生,血寒不与气俱行而成紫斑;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土失于温煦,导致脾肾阳虚,统摄失职而出血。
?3、脾气虚弱:素体脾胃虚弱,导致脾虚不能统血,气虚不能摄血,统摄无权,血溢脉外。
临床诊断
?1、实验室检查:①血小板计数正常;②止血功能正常;③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2、诊断标准:多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颈部、手背、上肢及小腿的伸侧面等。紫斑常自发或经轻微损伤而发生,初为红色或浅红色瘀点,渐成局限性紫癜。紫癜色泽形状不一,终呈不规则境界清楚的暗紫色斑疹或斑片,经几周后皮损消退,留下棕色色素沉着。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有时伴鼻衄,齿衄,严重者可有便血,尿血,吐血,甚至脑出血。实验室检查中,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骨髓中巨核细胞有质和量的改变。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过敏性紫癜:特点是没有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皮肤紫癜。常伴有腹痛及关节症状。病因常多有上呼吸道感染,亦可能与药物、食物、病毒感染、虫咬或其它变应原有关。其发生机理是由于各种致敏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使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壁损伤血管而产生。
过敏性紫癜
?因本病无不良后果,不必惊慌,一般不需治疗。
?1、中医辨证施治
?(1)肝肾阴虚:紫斑反复发作,色不鲜,分布稀疏,伴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清斑。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2)脾肾阳虚:慢性反复,病程日久,斑色淡紫,遇寒加重,并见面色苍白或紫暗,头晕,耳鸣,身寒肢冷,腰膝痠软,纳少便溏,肢痛喜按,舌淡或偏紫,脉弱或沉迟。治法:补肾健脾,温阳摄血。方药:黄土汤加减。
?(3)脾气虚弱:起病较缓,紫斑色暗,分布稀疏,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弱。治法:益气健脾,摄血化斑。方法: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
老年性紫癜的治疗
?2、西医治疗
?可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芦丁等。
预防调护
?调情志,勿过劳,保护肢体尽量避免外伤。
?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时间稍长一些。
?饮食保健:①高蛋白膳食,瘦肉、动物肝脏,蛋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应充分保证。②高维生素食品,尤其是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食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绿叶蔬菜、青椒、鲜枣、猕猴桃等。冬季蔬菜淡季时绿豆芽也是很好的维生素c来源。
五、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中医称“风瘙痒”、“痒风”。
?瘙痒是许多皮肤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
?但是,仅有皮肤瘙痒而无明显的原发性皮损时则称为“瘙痒症”。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及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者,老年人多由于皮脂腺机能减退分泌皮脂不足,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等因素而引起,常发于冬春季。
?本病病因比较复杂,主要分内因和外因,两者可单独致病,亦可相合致病。
?内因多与某些系统性疾病有关,如甲状腺机能异常、糖尿病、月经病、肝胆疾患、肾脏疾患、肿瘤等。
?外因与外来刺激有关,如季节气温变化,穿着化纤、毛织品,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等,都会使本病发生。
?中医文献早在《内经》中即有“诸痛庠疮,皆属于心”的记载,《外科证治全书》中则命名为“痒风”,如“遍身瘙痒,并无疮疖,搔之不止”。
?并提出“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妄投风药”的论点。
病因病机
?禀赋不耐,血热内蕴,外感之邪侵袭,则血热生风,因而致痒;
?久病体弱,气血亏虚,风邪乘虚外袭,血虚生风,肌肤失养,而致本病;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或饮酒,损伤脾胃,湿热内生,化热生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本病。
临床表现
?瘙痒症临床上有泛发性,局限性两种。泛发性者可泛发全身;局限性者以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的局限性瘙痒,但以肛门、外阴部多见。
?本病初起往往仅限于一处,逐渐扩展至全身、尤以小腿部为甚。本病无原发性皮肤损害。可由于瘙痒而致反复搔抓,使皮肤出现抓痕、出血、结痂、色素沉着等继发损害。自觉瘙痒,呈阵发性发作,情绪波动,温度改变,入睡前,饮酒及进食刺激性食物均可引起或加重瘙痒。瘙痒的程度轻重不一,痒重者难以忍耐,可引起失眠及神经衰弱等,病程数月至数年长短不一,反复发作,常伴有情绪急躁、夜寐欠安,白天精神倦怠。
临床诊断
?在无继发性皮疹发生时,容易诊断。
?一旦发现继发性皮疹,则要根据病史,证明其初发病时仅有瘙痒,而无皮疹,方能确诊为瘙痒症。
?常需作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
?本病需与神经性皮炎。
辩证论治----内治
?⑴内治
?①风热血热: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甚,皮肤抓破后有血痂,伴心烦、口渴、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痒。方药: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血热盛者,加丹皮、浮萍;风盛者,加全虫、防风、虫退;夜间痒甚者,加龙骨、牡蛎、珍珠母。
?②湿热内蕴:本证型多见于青壮年,夏季发病。瘙痒不止,抓破后继发感染或湿疹样变;伴口干口苦,胸肋闷胀,纳谷不香,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利湿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刺蒺藜,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辩证论治----内治
?③血虚肝旺:一般以老年人多见,病程较久,皮肤干燥,抓破后可有小量脱屑,血痕累累;如情绪波动,可引起发作或瘙痒加剧;伴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白,脉细数或弦数。治法:养血平肝,祛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年老体弱者,重用黄芪、党参;瘙痒甚者,加全虫、地骨皮;皮损肥厚者加阿胶、丹参。
西医----内治
?④西医治疗:应力求查明病因,予以对症治疗。
?(Ⅰ)炎性介质拮抗剂和镇静剂:如H1受体拮抗剂,联合H2受体拮抗剂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塞平,镇静催眠剂等药物,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Ⅱ)非特异止痒剂:0.25%普鲁卡因加维生素Cmg,注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或普鲁卡因4—6mg/Kg,加维生素Cmg,生理盐水ml,静脉缓慢滴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其他非特异止痒剂有10%葡萄糖酸钙或溴化钙10ml,每日1次,静脉缓慢推注或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缓慢注射,每日1次。
?(Ⅲ)糖皮质激素:剂量为1.0-—1.5mg/Kg,一旦症状缓解后开始逐步减量,减量过程可持续21天。
?(Ⅳ)性激素:男性用丙酸睾丸酮(25mg,肌内注射,第周2次)或甲基睾酮(5mg,口服,每日2次);女性则用乙烯雌酚(0.5mg,口服,每日2次)。
外治
?⑵外治
?①楮桃叶煎水洗浴。
?②外搽20%百部酊。肤舒止痒膏外洗用。
?③皮肤有湿疹样变者,可用三黄洗剂外搽,伤科灵喷剂等,每日4—5次。
?④皮肤干燥发痒者,可外用黄连膏,除湿止痒膏,蜈黛软膏及各种皮质激素乳膏或霜剂等。
辩证论治----外治
?⑤各型瘙痒症,可用中药浴、熏、洗及矿泉浴等。
?外洗Ⅰ方:黄精30g苦参30g蛇床子30g白鲜皮30g百部30g土槿皮30g地骨皮30g荆芥15g防风30g薄荷20g菊花20g连翘30g丹参30g当归30g水煎ml,微温外洗皮肤。适用于血虚风燥及血虚肝旺证。
?外洗Ⅱ方:当归30g苦参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川椒15g枯矾30g乳没各20g徐长卿30g防风30g,水煎趁热熏洗患处。适用于局部肛门及阴部瘙痒症。
预防及调护
?忌饮酒类,少喝浓茶及咖啡,少食牛羊肉、鱼、虾、蟹,辛辣等动风发物食品,避免强力搔抓,摩擦或热水烫洗患处等方式止痒。
?老年人不宜过于频繁洗澡,也不宜用碱性强的肥皂,一般冬季7至10天洗浴1次,夏季5至7天洗浴1次即可。
?洗浴后在皮肤上擦些稍带油性的保湿润肤霜。在比较干燥的部位,如四肢伸侧、足跟、手掌等可以每天都擦一些尿素脂或凡士林,防裂护肤霜等。
?还宜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并且还应摄入一定量的高脂肪食物,因为脂肪能产生热量帮人们抵御风寒,并能使皮肤得到滋润,另外,脂肪食物也有利于维生素B、C、E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对防治皮肤干燥和老化都有较好的作用。
?加强体育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平时注意适当增减衣服,不宜过冷或过热,贴身应穿纯棉类的衣服,化纤类不宜。
?另外患者应注意不要过于紧张劳累。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也是预防疾病有效的措施。
1、泥鳅煲红枣:泥鳅(去内脏洗净)30—50克,红枣20克,食盐少许。加水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25分钟,加入食盐即成,每天一剂,连服10剂。(泥鳅:性味甘平,入肺、肝、肾三经,具有补中益气,强精补血功效,与红枣共凑养血润燥之效。)
2、核桃泥鳅粥:①取克泥鳅,去内脏洗净备用。②取核桃仁、粳米各50克,将粳米煮成稀粥后,将捣烂的核桃仁及泥鳅放入稀粥内,文火煮到稠度适宜,粥面有油,泥鳅熟透后,加入适量食盐、味精即可食用,每天一剂,连服10剂。
3、熟地当归粥:熟地30克、当归20克、粳米40克,陈皮末少许,加水适量煮粥服用,早、晚各一次。
4、鸡血藤膏:鸡血藤克、冰糖克。将鸡血藤水煎3—4次,过滤取汁后,文火浓缩药液,再加冰糖制成稠膏即可服用,可常服。鸡血藤能养血活血,冰糖润燥,此膏对血虚风燥,病久不愈者非常有效。
白癜风的危害北京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kfhl/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