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特应性皮炎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Besnier痒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不同年龄阶段有特征性表现,容易合并其他特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或对多种食物过敏等。
好发人群
见于任何年龄,婴幼儿和儿童多发。患病率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增加。
临床特点
剧烈瘙痒。多有皮肤干燥,不同年龄段的皮损有特征性表现:
1、婴幼儿期(0~2岁):生后2月~6月于面部、头部或四肢伸侧出现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和结痂。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脓疱、脓痂。
2、儿童期(2~12岁):可为婴儿期的延续,也可能为首发。分为湿疹型和痒疹型。皮疹多位于肢体屈侧,尤其是肘窝和腘窝,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或四肢伸侧和背部的痒疹样损害。
3、青少年及成人期:表现为泛发神经性皮炎样改变,广泛苔藓化。通常全身皮肤明显干燥。
全身表现
可以伴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胃肠炎、荨麻疹等等。
可能病因:
发病机制
1、遗传:异位性皮炎患儿存在明显的遗传体质,60%异位性皮炎患儿家族中有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母亲“过敏体质”对子女的影响大于父亲。
2、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外周血中T细胞数目降低,Th1与Th2细胞功能失衡,急性期Th2类细胞反应过强,导致IgE产生,抗过敏益生菌益敏佳主要可调控TH2细胞激素分泌量,进而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平衡并有助于减少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的生成,迅速缓解过敏症状。
3、机体反应性异常:表现为刺激降低,对正常人无反应的刺激均有可能引发刺激性皮炎。
4、皮肤屏障功能异常:表现皮肤干燥,患者皮脂腺数目少,体积小,分泌能力较正常人低。而且表皮脂类异常,表皮脂类总量降低,造成表皮通透屏障障碍,致透皮水丧失量(TEWL)增加,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皮症,容易继发感染,也利于变应原的穿透。因此认为皮肤屏障功能低下在该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5、环境因素:季节因素,如环境过冷或过热、干燥及日晒等均可加重本病。食物或吸入物过敏与本病的复发和加重有一定的关系。
治疗
1、内服抗组胺类药物与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以缓解瘙痒及红斑充血。
2、糖皮质激素类口服药物及外用软膏:一般不首选系统应用。对应用其他药物治疗过程中急性恶化的患者可以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不建议长期使用,时间长了不免会产生副作用。同样的,对于一些儿童、孕妇及肠胃不好者,长期使用或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引起发育受阻、肥胖、骨质疏松和其他副作用,而且一旦停药,病情常会反跳加重。婴幼儿尤其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因为这些药物具有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3、免疫抑制剂:免疫研究在目前治疗异位性皮炎中起重要作用,抗过敏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已有研究显示,新的抗过敏乳酸菌菌株组合物(益敏佳抗过敏益生菌)降低血清IgE抗体,通过增强TH1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的方法,具有刺激和调节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的功能,益敏佳益生菌所含特定抗过敏乳酸菌至核内而释放大量细胞激素,属于先天免疫的一个环节,对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异位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防治起到免疫调节的效果。
预后
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轻,但也有相当多的患者可持续不愈,随着年龄的增加转变为哮喘、过敏性鼻炎。严重影响患儿的睡眠及学习能力。因此要进行及时治疗及防治异位性皮炎的发生。
治疗白癜风哪好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kfhl/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