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领疮、牛皮癣中医药三疗程治疗前后对比:
一诊,患者,男,仁xx、53岁,住西安巿西高新区,年4月29号下午就诊。
主诉:三年前脚踝上和小腿处核桃大小两三处皮肤反复搔痒变厚并溃疡,奇痒难忍,偶尔影响睡觉。
病史:三年前不明原因病变部位开始局部搔痒,搔破后分泌物然后溃烂,曾在它处多次中药内服配外用治疗效果不佳,偶尔擦激素软膏开始有点效果后面几乎没作用,心情烦躁。
检查:脚踝上方和小腿部位核桃大小几处皮肤变厚,色素沉着且质地坚硬。患者偶尔大便不成形,全身皮肤稍油腻,小便黄,舌苔厚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神经性皮炎。
中医诊断:摄领疮、牛皮癣,
辩证:湿热下注。
治疗:健脾祛湿,软坚散结并活血。
方药:除湿胃苓汤并桃红四物汤加减
内服方:
防风10g、苍术13g、白术15g、赤茯苓15g、陈10g、厚朴6g、猪苓8g、山栀8g、木通6g、泽泻10g、防已15,甘草5g、红花10g、威灵仙8g、川芎8g、川牛膝12g、白鲜皮10g、木瓜12g白蒺藜12g、飞天蜈蚣七15g。
七付。外用配合纯中药制的“癣疣疹一洗灵”、顽皮灵、养肤膏。
二诊:搔痒减轻,大便基本成形,睡觉好转,局部增厚的苔藓还未减轻。
内服:防风10g、苍术13g、白术15g、赤茯苓15g、木通6g、泽泻10g、防已15,甘草5g、红花10g、威灵仙8g、川芎8g、川牛膝12g、白鲜皮10g、木瓜12g白蒺藜12g、飞天蜈蚣七15g。七付
上方去猪苓、厚朴、栀子、陈皮加三棱、莪术、车前子各10g,外用一诊配的继续使用。
三诊:基本上已经完全不痒,大便成形,苔藓已变平整,唯独原来皮损造成的印没有完全消退,上方加蝉退6g再进七付,外用药使用次数及量减半以告痊愈。
患者发的上面是在它处治疗开的处方
下面皮炎已经反反复复三年余
下面是治疗三次效果对比
治疗前:
下面治疗三次后毛孔已经清楚可见:
讨论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炎,中医叫摄领疮、牛皮癣。
1,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为常见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
本病初发时仅有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有阵发性剧痒,患者经常搔抓,丘疹逐渐增多,日久则融合成片,肥厚、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皮损变为暗褐色,干燥、有细碎脱屑。斑片样皮损边界清楚,边缘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损斑片的数目不定,可单发或泛发周身,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2.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两侧、项部、肘窝、腘窝、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见于腰背部、眼睑、四肢及外阴等部位。皮损仅限于一处或几处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若皮损分布广泛,甚至泛发于全身者,称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3.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夜晚尤甚,影响睡眠。搔抓后可有血痕及血痂,严重者可继发毛囊炎及淋巴结炎。
4.本病为慢性疾病,症状时轻时重,治愈后容易复发。
中医分型
一、血虚风燥型,常规使用的是四物汤去除方为当归、丹参、生地、炙甘草,此外可以加用丹皮、地骨皮、白鲜皮、土茯苓等药物;
二、湿热内蕴型,常规使用的是龙胆泻肝汤以及四妙丸、三仁汤等,常用的是薏仁、茯苓、蔻仁、苍术、黄柏、牛膝、龙胆草、半夏、黄芩等。
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用中药的药水煎水外洗、外擦,常用的中药处方为土茯苓、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百部等药煎水外洗外擦。
老中医权大夫: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民间医药分会副主任
陕西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名医传承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常委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yfzs/1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