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桂附地黄丸治疗带状疱疹有其他皮肤


今天的这个医案,一开始我并没有深想,只是单纯地觉得是个治疗带状疱疹的思路,但是深想之后才发现,哎呀,这真是个治疗皮肤病特别好的方法啊。

所以大家先耐心把这个案子看完,再听我啰嗦。

兔子:投稿。

带状疱疹第一阶段:麻木疼痛,为期约一周

3月13号晚上洗完澡,披上衣服坐在床上看书,可能看书时间长了点,第二天早晨起来觉得右边的肩膀和胳膊好像受凉了,僵硬麻木疼痛。于是采用了刮痧拔罐等手段,肩膀和右腋窝下面出了不少痧。

这一星期刮了两次痧,拔了一次罐。但是感觉还是没好透,尤其是右腋窝后侧,一直都觉得像针扎一样,连毛衣都不敢穿了。而且我发现肝火比较旺,容易生气,大便干结,不容易入睡,夜里2点到4点之间总是醒。小便黄,甚至会阴部还疼,吃了一包知柏地黄丸之后,会阴不疼了。

带状疱疹第二阶段:红斑和粉红大疙瘩,约2天

3月19日,已经是一周后了,忽然发现,胸前膻中穴附近长出一小片红斑,同时后背也长出一个像粉刺疙瘩似的粉红疙瘩。当时也没当回事儿。

3月20号下午又去爬了山,天气热,出了一身汗又吹了风。晚上回家之后觉发现右肩膀后侧、右腋窝也出了一些粉红色的像风疙瘩,还有些痒。虽然已经是夜里10点多了,我还是煮了一份麻桂各半汤喝,觉得是表闭了,得先解表。

带状疱疹第三阶段:水泡和疱疹

3月21日晚上,发现胸前的粉红色的疙瘩上长出了小水泡,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拍了照片发给一个熟识的中医大夫,大夫很肯定的说是带状疱疹。于是赶快吃龙胆泻肝丸。一天吃了四包。

为了预防万一,3月22日下午去找大夫摸脉,他说可以外用炉甘石洗液,内服龙胆泻肝丸就行。于是当天晚上开始外用药。

然鹅,龙胆泄肝丸并没有什么卵用。病情在一日千里的发展着……

3月23日,听从了家人的劝导,到二院看了皮肤科和中医科,至此一共有3个大夫都说是带状疱疹。在中医科的朱大夫那里开了汤药吃,看上去是银翘散,并且外用干扰素,停龙胆泻肝丸。晚上的时候感觉到有神经疼了,在右臂放射状的疼,一夜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3月24日,胸前腋窝和后背都起了水泡。胸前往上、往右侧发展。右臂主要是从腋窝,往手肘方向发展。只有后背基本上没怎么扩展。

然鹅,银翘散并没有什么卵用。病情在一日千里的发展着……

百度了好多次后,我发现了一缕曙光……

四川有一个人,学习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用三豆饮加上薄荷,再加上桂附地黄丸,治愈了一例带状疱疹。我把家里的这本书也搬了出来,仔细的看了一上午“两感温病”这一段:

“两感者,本身木气疏泄偏胜,伤及肾家藏气,肾阳外泄,肾气空虚,又感时令疏泄之气之病也。此病极危险,一为肾气丸证,一为大青龙汤加附子证。

此病用此方,非老手确有把握,不可试用。可用三豆各三钱加薄荷一二钱煎汤,调服肾气丸五钱以代之。

薄荷可代麻桂,三豆可代石膏杏仁甘草红枣。肾气丸之山药熟地丹皮,有补津液之能,山茱萸附桂可回肾肝之阳,茯苓泽泻有益中土。荣卫司于肝肺,根于中气,而起源于肾家。注重肾家以达荣卫,实为此病根本治法。见效而不犯险。”

打算试一下。其实心里还是很忐忑,因为明明现在肝火旺,还有前段时间的会阴疼,小便黄大便干,都是一派热像,却要吃大量的桂附地黄丸。

但是明明吃了凉药,不但没效果,而且更严重了,那就反过来试试热药吧。因为觉得书里说的有道理。想想自己亲身体会一下,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就豁出去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用量:豆子分别是11.2克,煮出来3碗水,一天分3次吃,一碗豆水兑上2.5克薄荷,煮5分钟,桂附地黄丸17粒。

第一天,三豆汤加薄荷、桂附地黄丸,红斑范围不再扩大,水泡大量涌出

3月24日,吃了3次三豆汤加薄荷,服用桂附地黄丸。吃这么大剂量的桂附地黄丸,我原来想的可能会出现的上火,实际上却并没有出现。出现了一个问题是,夜里放臭屁非常多,肚子不是太舒服。早晨大便发黑,成条状的,有些黏马桶。可能补肾药还是比较黏腻,不容易消化。

夜里的睡眠依然成问题。翻来翻去,一夜基本上没睡着。压到胳膊,感觉水泡疼,不压的时候,感觉还有一点神经疼,主要是胸前后背和胳膊外侧,水泡还没有大量出来的地方。

天快亮了,坐起来,歪着身子,压着右胳膊外侧水泡没有出来的地方,反而不觉得疼,睡着了一小会儿。早晨起来一看,水泡大量的出来。夜里疼的地方,全是水泡出来得少的地方。而且红斑并没有扩大范围。哈哈,这是好现象啊,说明有戏!

第二天,三豆汤加薄荷、桂附地黄丸、参苓白术丸,疼痛达到顶峰,开始回落

3月25日,继续吃三豆汤加薄荷加桂附地黄丸,因为放臭屁和大便黏腻,所以每次加服一包参苓白术散,来健脾化湿。其余的药都已经停掉。

水泡出的更多了,同时也是最疼的一天。吃饭的时候最疼,因为一吃饭就会出汗,可能汗里有盐,一出汗就觉得水泡像被盐腌了,就更疼。

晚上睡觉还行,仍然会放臭屁,但是比前一天要少一半。因为总结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坐着睡。于是坐着睡了半夜,躺着睡了半夜。到3月26日早晨起床,精神挺好,饭量正常。大便依然是黑色的一根,但是不粘马桶了。

第五天,依然是三豆汤加薄荷、桂附地黄丸、参苓白术丸,红晕消退,水泡的颜色也变深了

3月28日,该出的水泡都已经出了。从3月25日达到顶峰,后面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皮肤上的红晕慢慢消了,水泡的颜色也变深了。夜里睡觉也好了很多,但1点到3点仍不能睡着。胳膊上有时仍然会有针扎的感觉,但疼痛度并不厉害,在忍受范围内。

早晨起床的时候,鼻子里有少量黄色的鼻屎,还带血丝,可能说明肺热了吧!早晨大便是细条状,颜色发黑。饭量正常,口略干。

第十天,依然是三豆汤加薄荷、桂附地黄丸、参苓白术丸,疱疹全结痂

4月2日,所有的水泡都结疤了,到此病程结束,停药。总共吃了十天的中成药,重点来了,没有任何后遗症。

再说一个题外话,到了4月初,我治好了带状疱疹后,发现月经迟迟未来,才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一个月了!这说明什么?在我与带状疱疹斗争的过程中,一个小生命已经在腹中落地生根。因为我全程吃的中成药,没有吃一点西药,所以我在国家放开二胎的背景下,留下了这个宝宝,现在小女儿已经7个月大了,聪明又漂亮。回过头来说,如果我使用了打水或西药,我99%的可能是会去流掉这个孩子。感谢中医,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还收获了一个最珍贵的礼物!

这个案子特别好。因为上周我刚刚写过一篇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章。里面的病机列了三条: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并没有肾气虚弱这一条。(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看带状疱疹中医来搞定)

因此按照上面的三个病机来作为参考的话,作者的带状疱疹很显然是肝经郁热。可是她在服用了治疗肝经湿热的龙胆泻肝丸后,不但没好,反而病情更加严重了。

这个就是医生常常说的,病治不好,是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按照书上的内容生病啊。

好在现在是资讯特别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共享很多别人的经验。作者看了网上的医案分享后,改用了温阳的方法,却收到了奇效。

说明她的带状疱疹不是肝经郁热引起的,而是肾阳外浮造成的,不是实热是虚火。

虽然作者引用了一大段《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书里的话,但其实那些话里根本没有讲任何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只是单纯地讲了如何治疗虚火上炎引起的温病。

至于彭先生的温病定义和治疗,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他没说三豆饮加桂附地黄丸可以治疗任何皮肤病,但他说这个方子可以治疗肝气疏泄太过,导致的肾阳外泄之病。也就是表面上看着象热证,其实是虚寒之证的病。

辨证时有个特别重要的参考,就是肾脉虚弱,或者沉浮、细数不定。翻译一下,就是脉又虚弱又乱。

那治疗肾病的方子为何能治好皮肤病呢?这个,就让我想起刘希彦先生在《大医至简》里写的,六经辨证将人体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一对阴阳。膀胱经和肾经络表,在表之病,也可以从肾经解。

李可老先生治疗一起几十年的神经性皮炎,用的就是大补肾阳的四逆汤。可见治疗皮肤病(表证),从肾药入手,真是个特别好的思路。

所以今天的这个案子,千万别只看作带状疱疹案,由此推及其他反复发作的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我觉得完全都可以用这个办法尝试治疗。

彭先生最喜欢用三豆饮(黑豆、绿豆、黄豆)治疗各种温病,补益肝肾,就是因为这三种豆子本身就是平常的食物,吃了绝对不会有任何不好的副作用。薄荷是解表的,也是食物的一种,可以代替药物麻黄和桂枝。

桂附地黄丸滋补肾阳,但是又生津补中,是非常安全的中成药。所以三豆饮+薄荷+桂附地黄丸的组方,才会被彭先生称为“见效而不犯险”的良方。

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这里用的是桂附地黄丸而不是金匮肾气丸。另外,对于急症的皮肤病,见效很快。如果是慢性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最少要用到15天以上才能看出效果,因为人体皮肤的更新周期约为28天左右。

如果你的顽固性皮肤病是个用这个办法治好的,务必写成医案发给我,让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但是在使用前,请一定先确认一下肾脉(尺脉)是否弱细,或者是浮大而空,或者有其他肾虚的表现。

再次感谢作者的来信。希望收到你们更多的医案。投稿请至

qq.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jbzd/67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