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19血燥证理论皮肤科的运用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77.html

[1]秦万章.血燥证理论在皮肤科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13(1):1-6.

病因病机

好发疾病

常用药物

邪致血燥

风邪

瘙痒性、脱屑性皮肤病

瘙痒病、亚健康人群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之皮肤病、干皮病、鱼鳞病、皴裂、皲裂等

金银花、连翘、柴胡、杭白菊、葛根、蝉衣、牛蒡子、桑叶、浮萍、赤小豆、麻黄、紫苏叶、防风、荆芥、黄芪、白术、土茯苓、刺蒺藜、天葵子

热邪

外感

日晒皮炎、光感性皮炎、火激红斑、热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犀角(水牛角代)、鲜生地、玄参、丹皮、紫草、红藤、槐花、赤芍等

外邪入里化火

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变化、热从内生

毒邪

物毒、食物毒、火毒、光毒,生物源毒如虫毒等

化妆品皮炎、药疹、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剥脱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等。

生石膏(重用)、知母、川黄连、生地、犀角、黄芩、丹皮、栀子、玄参、连翘、赤芍、紫花地丁、黄藤、红藤、升麻、土茯苓、腊梅花、桔梗、鲜竹叶、羚羊角。

虚致血燥

阴虚

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红皮病等。

生地、知母、生石斛、天花粉、太子参、生瓜蒌、杞子、元参、麦冬、冬虫夏草、鳖甲、百合、乌梅、火麻仁、黄柏、北沙参。

血虚

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慢性湿疹、皮肤淀粉样变、鱼鳞病、特应性皮炎等

熟地、首乌、当归、白芍、川芎、黄芪、丹参、小胡麻、荆芥、白蒺藜、僵蚕、阿胶、炙甘草

瘀致血燥

“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

结节性痒疹、斑块状银屑病、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神经性皮炎、鱼鳞病等

大黄、丹皮、赤芍、红花、丹参、黄藤、鸡血藤、地必虫、水蛭、虻虫、茺蔚子、黄芪、乌梅、灵磁石

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

(1)皮肤干燥,(2)粗糙(不滋润),(3)鳞屑增多,(4)毛孔粗大,(5)皮肤肥厚,(6)苔藓样变,(7)皮肤弹性缺失(皮肤松弛),(8)皮肤皱纹增多、瑕疵明显,(9)皮肤皴裂、皲裂,(10)皮肤白痕试验阳性,总的体现皮肤干枯而无光泽之现象。

粘膜症状

(1)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分泌减少、自觉口渴舌红,(2)口唇黏膜干燥、脱屑、剥脱或干裂,(3)眼部症状,自觉眼干燥、发痒,可伴有异物感、分泌物干涩、泪液减少,(4)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均可干燥,如表现鼻腔黏膜干燥、鼻痂,咳嗽、少痰等,(5)外生殖器、肛门、阴道皮肤黏膜干燥、萎缩,外阴干燥可显示阴道分泌物减少,肛门黏膜干燥可出现肛门瘙痒等症状。

毛发症状

毛发干燥无华、易脱落、干枯稀疏易脆,头皮屑增多。

爪甲症状

(趾)甲增厚,变形,有凹陷点,易脱裂。

全身症状

口干喜饮,唇焦烦渴,主观症状常有瘙痒、灼热、干燥、紧绷感、刺痛等,无汗或少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声音嘶哑,痰液黏稠,易干咳。女性月经量少或稠厚,衍期或闭经。

脉象

脉象细涩或细数无力。

舌象

舌质淡红或红绛,苔少,干燥,津液枯竭时可呈光裂或镜面舌。

实验室检查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1)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降低,(2)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量增加,(3)皮脂含量减少,如神经酰胺量减少,(4)弹性降低。

血液流变学异

(1)全血黏度增加,(2)血浆黏度增加,(3)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4)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5)免疫球蛋白增高,(6)血细胞压积偏低。

银屑病

皮肤屏障功能

患者皮损角质层含水量降低,TEwL值增加;皮损颗粒层角质形成细胞中板层小体数量减少,分布紊乱,体积大小不等;酸性神经酰胺酶表达明显下降。

血清免疫细胞因子

患者经润燥法治疗后,患者血清IL一6、IFN一1、TNF一仅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并且IFN一γ恢复正常。

对血液物化特性

血浆黏度升高,全血黏度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增加,免疫球蛋白上升

干燥综合征

特异性抗体

抗Ro/SS—A抗体,抗La/SS—B抗

N一乙酰神经氨酸(唾液酸)

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蛋白代谢及免疫调节

3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

患者cAMP含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相反cGMP含量较正常人增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jbzd/102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