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多发的日光性皮炎,中医治疗需辨证


多形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是皮肤被日光照射而出现的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其发病机制不清楚,致病的光谱主要为中波紫外线(UVB),部分患者除UVB外,长波紫外线(VUA)及可见光均可诱发本病。多于春季和初夏发病,以中青年女性好发。临床表现为:日晒后,局部皮肤出现大片水肿性鲜红色斑片,边缘清楚,严重者红斑上可发生水疱或大疱,以及丘疹、结节、色素沉着斑等多种皮损,自觉灼热刺痛。严重者除皮疹外,还可伴有目赤,眼睑肿胀,及发热、头痛、头晕、心悸等全身症状。中医称为“日晒疮”,主要为皮肤腠理不密,外感光热之毒,湿热郁结,内外合邪相搏而致病。

湿热内蕴

案杨某某,男,63岁,颜面、手部红斑、斑块反复发作3年,日晒后加重2周。于年6月7日初诊。患者诉3年前,因长期暴露于日光下工作,面颈、双手背皮肤出现少许红斑、丘疹伴瘙痒,自擦“糠酸莫米松乳膏”后症状消失。但此后每次日晒,红斑、丘疹伴瘙痒等症状再次发作,医院皮肤科就诊,予以“沙利度胺、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外擦“薇诺娜柔润保湿霜”(其他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皮疹逐渐波及颈部、双手背。2周前,因外出游玩被日光暴晒,症状再次发作并加重,为求进一步中医诊疗,至我科门诊就诊。刻下症见:面颈、双手背皮肤泛发红斑、丘疹,伴灼热瘙痒,口干苦,纳可,平素喜食鱼鲜厚味食品,眠差,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日光性皮炎。[辨证治法]证属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苦参10g,川木通10g,车前子(布包)15g,土茯苓30g,炒黄芩15g,千里光30g,昆明山海棠15g,炒青蒿15g,羌活15g,独活15g,生石膏50g,蜈蚣2条。服药方法:3剂,冷水泡药1小时,小火煮开5~10分钟,饭后半小时服用,每次服ml,每日2次。二诊:患者经上诉治疗后,红斑、丘疹消退,仍感瘙痒,口干、口苦好转,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法见效,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7剂。三诊:病情稳定,红斑、丘疹消退,瘙痒减轻,口干、口苦好转,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加玄参15g,麦冬20g,生地20g以养阴。继服7剂。按语:患者中年男性,素体热盛,饮食不忌,脾胃功能减弱,过食鱼腥发物,助湿生热,湿热内蕴,疏泄不畅,加之日晒,光热毒邪引发内邪,故见躯干、四肢红斑、丘疹;外感风热毒邪,肌肤瘙痒不适;湿热互结,故病情缠绵不愈;热扰心神,故眠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均为湿热之征。恐清热利湿药太过,疾病后期伤及阴液,故予玄参、麦冬、生地顾护阴液。本病案体现了“清热利湿,首要之法”的运用。方药恰当,湿热之邪得除,则顽疾得除。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皮肤病经方医案存真》欧阳晓勇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杏林墨香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zzjj/120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