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夏日让我们相约三附院针灸科~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一般指易于在冬季发病或者在冬季病情容易加重的疾病,常反复发作,在秋冬季发病率高。
“夏治”就是针对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在夏天疾病缓解期的时候治疗,来减少在秋冬季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的程度。
从入伏第一天起,就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三伏天正式登场。此时,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且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驰、毛孔张开,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不论艾灸、贴敷、拔罐还是熏蒸均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冬病夏治适应症1、骨关节疾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腰肌劳损,各种颈肩腰腿痛等;2、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易感等;3、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型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虚寒腹泻等;4、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5、妇科疾病: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痛经,慢性虚寒型盆腔炎,经行泄泻,宫寒,带下量多,产后风寒等。“冬病夏治”方法之三伏贴1、三伏贴疗法,源自清朝,又名天灸,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2、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伏时段采用温通渗透性中药贴敷于穴位,通过药力刺激穴位,可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3、三伏天将药物敷贴穴位可扶助人体的阳气(正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驱除疾病的目的,故也称为“冬病夏治”。治疗时间
伏前预热贴:年7月6日-7月15日
初伏贴:年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贴:年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贴:年8月15日-8月24日
伏后加强贴:年8月25日-9月3日
贴敷注意事项
1、第一次贴敷留药时间1-2小时,儿童30分钟-1小时。皮肤过敏及溃疡者不宜贴敷。第2-5次留药时间根据个人皮肤而定;
2、贴药后所出现的热、痒均为正常反应,如有灼痛感,可将药物提前去掉,贴药处不可抓挠,不要乱用药膏、药水涂抹;
3、留药期间避免出汗;治疗期间不要在烈日下活动;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牛羊肉、海鲜类等发物;
4、贴后起泡为药物正常反应,泡小可自行吸收,泡大可用消毒针在泡下缘刺破,使水流出,令其自然干燥,也可涂用紫药水。
联系我们
地点:河南中医院11号楼二楼诊室
医生:何大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zzjj/1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