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该书全面翔实地辑录了赵老的大量临床病案及经验总结,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可谓当代中医皮肤科学的扛鼎之作。赵炳南简介
赵炳南教授(一)是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是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古代皮肤病一直属于外科学的范畴。
年,赵医院建成独立的中医皮肤科,此后中医皮肤科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赵老勤研中医经典著作,在广泛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在诊治皮肤科疾病的理法方药方面有许多创新。如赵老提出了“湿滞”说、“顽湿”说、“血燥”说、“气血和皮筋骨”说、“聚散”说等理论;创立了拔膏疗法、熏药疗法、黑布药膏疗法、引血疗法等一些行之有效的独特疗法。
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特色
1、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特色,规范皮肤病证候
2、以中医整体观指导皮肤病的辨证治疗
3、强调阴阳辨证及运用调和阴阳法
4、重视卫气营血辨证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5、以治湿为根本,治热为关键
1、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特色,规范皮肤病证候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这方面在赵炳南皮肤科学中得到充分体现。《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记载了11类共31种皮肤病的诊治方法,每一病种都有中医辨证,有的还冠以中医病名及相当于西医疾病的名称。赵炳南、张志礼主编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对皮肤病的辨证论治,在皮肤病各论中详细记载了对各种皮肤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论治方法。这两本书的出版促进了中医皮肤病学科的发展。
例如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医籍中记载较早,有“白疙”、“干癣”、“松皮癣”等多种病名,因为顽固又病程长,表现上也不尽一致,容易与其他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相混,出现证候分类上的重叠互见现象。
赵炳南取诸多中医古籍论银屑病之精华,结合自己的体会,认为“白疤”之名更适合银屑病,即如匕首刺入那样牢固而难愈,现在“白疤”已成为银屑病的规范中医病名。我国古医籍多认为银屑病的发生主要是外感风邪,内生血燥,但这相对于它的治疗难度而言,难免单纯,赵老受其启发并加以补充,将证候归纳为血热型、血燥型、血癖型三类,得到同行广泛认同,中医期刊和书籍也出现了很高的引用率。
2、以中医整体观指导皮肤病的辨证治疗
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色之一,赵炳南将中医整体观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穿于皮肤病诊疗的全过程。可以说在赵炳南之学术思想体系中,整体观是处于第一位的。他生前经常讲:“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一定要牢记皮肤病多是形于外而发于内的。”
赵炳南在论述皮肤病病因中六淫致病时即明确指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为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夏季多暑(火)病,居住潮湿易感受湿邪等。六淫邪气既可单纯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以二种或三种邪气同时侵犯机体而发病。如:风寒隐疹,湿热熏蒸皮肤,风寒湿合而成痹等。这体现了“天人相应”,人体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整体观念。赵老还指出,因为思想情绪的过激或过度抑郁而引起的七情变化,这个因素在皮肤病的病因学上也占一定的位置,应当给予重视。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是整体观思想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在四诊当中赵老最重视的是望诊。他认为皮肤病可用“一目了然”来概括,应当做到看到一种皮肤病后很快就知道如何诊断和处理。赵老十分重视望诊中的舌诊,指出舌象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病情,并且能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随病情的变化,而及时地显现出来。对于辨别疾病的性质,推断病情的深浅轻重,以及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等都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赵老临证中常常是望一望、问一问、把把脉,基本上就把方子思路定下来了,正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赵老就是采取望而知之。
3、强调阴阳辨证及运用调和阴阳法
赵炳南在医学实践中重视运用阴阳辨证治疗临床疑难杂症,并提倡调和阴阳的治法是皮外科治疗的根本。
在赵炳南教授的治学思想中,十分推崇《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对区别痈疽之阴阳的比喻:“痈与疽之治,截然两途。世人以痈疽连呼并治,夫痈疽二字之连呼,即夫妻二字之连呼也。若以痈药治疽,犹以安胎之药服其夫矣”。
赵炳南进一步提出:“辨阴阳必须放在首先思考的位置。”相应的,赵老将调和阴阳作为皮肤病的重要治法。赵老在其“调和阴阳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一文中明确提到:“调和阴阳在皮肤科疾病中,也占有重要位置。”赵老喜用鸡血藤、首乌藤、钩藤、天仙藤等藤类药物为调和阴阳基本方药加减运用于皮肤病临床。他认为:鸡血藤、天仙藤性温通,活血养血,舒筋通经,可治在下的腰膝酸软、麻木瘫痪、月经不调;首乌藤性平,养血通络,引阳入阴;钩藤性凉,透发邪热,能在上清热平肝、定惊除眩。四药为凉温同用、承上启下、养血活血、温经清热,共奏调和阴阳之功。
赵老对阴阳辨证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表现类似的疾病要辨明证之阴阳。如赵老曾治疗两位膝关节不利的患者:其一傅某,右侧膝关节因摔伤肿胀疼痛20多天,局部扣之灼热,有压痛,被动活动疼痛,有明显波动感,X线提示关节腔积液。舌苔薄白,脉弦滑数。西医诊断为急性创伤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当为阳热证,即外伤导致气血凝滞,郁而化热。治以清热消肿、活血通络:金银花一两、连翘三钱、赤小豆一两、当归三钱、防己五钱、鸡血藤一两、赤芍三钱、牛膝三钱、车前子一两,活血止痛散1/4瓶、云南白药1瓶,服5天后肿胀明显消退;其二孙某,右侧膝部同样因摔伤肿痛8个多月,局部扣之有囊样波动,活动轻度受限,有明显压痛,活动后酸痛较重,夜间明显,两腿无力,天气寒冷后症状亦加重,舌苔薄白,脉沉弦。西医诊断为膝关节创伤性滑囊炎,中医辨证当为阴寒证,即气血疲滞,复感寒湿。治宜温经通络,除湿散寒:熟地五钱、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五钱、肉桂一钱、炮姜三钱、麻黄二钱、附片二钱、炙甘草二钱、黄茂一两、泽泻三钱、牛膝三钱,服七剂后肿见消退。以上二者虽同为膝关节不利,但根据病程、整体表现和局部特征辨明以上二证有阴阳之分,前者偏于热毒奎滞,后者偏于寒湿阻滞,因此前者重在清热解毒,后者重在温经除湿。
②整体表现和局部体征结合,重视整体表现辨阴阳。如史某,小腿红肿疼痛反复发作六年,均见红斑、疼痛、肿胀,曾出现发烧症状,西医诊断为游走性脉管炎,局部特征似热毒内蕴的阳热证,但患者病史较长,小腿肿痛坐久后加重,天冷阴雨天更为显著,左小腿内侧溃疡治疗月余未愈合,双小腿布满色素沉着,右足背动脉弱,舌苔薄白舌质如常,脉沉弦。虽局部红斑、疼痛类似阳热证,但从整体表现及舌脉判断为寒湿凝滞,气血阻隔的阴寒证,治宜温经通络、活血破疲:藏红花一钱、苏木三钱、酒当归五钱、赤芍五钱、木通三钱、伸筋草五钱、透骨草四钱、土鳖虫二钱、娱蛤三条、鸡血藤五钱、白僵蚕三钱、京三棱四钱、加黄酒五钱。服十二剂后小腿消肿。全方重在温通二字,若误用清热,则会加重寒凝血滞,使病情加剧。
③同一证候中再辨阴阳。如李某,口腔溃疡反复发作7年。自觉手足发凉,腿疼,时有头晕头痛。溃疡发作经常伴有腹泻便塘,腰酸痛,脉寸关弦,两尺沉细,舌体胖大,舌苔白。头晕头痛,溃疡反复发作,脉寸关弦,说明邪热炎上,阴液不足以制虚热;肢凉、腰酸、便塘、尺沉说
明下焦有寒。阴阳证并存,治宜调和阴阳,滋阴降火:天仙藤五钱、鸡血藤五钱、首乌藤五钱、钩藤三钱、沙参一两、石解五钱、冤丝子四钱、女贞子五钱、构祀子三钱、车前子五钱、马蔺子三钱、金莲花五钱。方中四藤为赵老常用调和阴阳的基础方,合用沙参、石解、女贞子养阴扶正;构祀子、冤丝子温肾助阳;金莲花、车前子清热利湿祛邪。
4、重视卫气营血辨证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赵炳南对温病学说有颇深研究,率先将温病学的成就用于皮肤科中,这正是他的高人一筹之处,也是现代中医皮肤科在前人基础上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卫气营血辨证在治疗皮肤病中能起到归纳证型,概括病理及病位;标志病位浅深,病情轻重以及邪正关系;阐明证侯的传变形式以确定论治依据的意义。卫气营血辨证常用于全身症状明显的一些较为明显的皮肤病中。卫、气分病证较轻浅,营、血分病证较深重。在临床上,赵老常按卫气与营血两大类进行治疗。
卫分证,卫在生理上具有保卫肌表、抵抗外邪的作用,所以卫分证是外感热病的初始阶段。卫分证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在皮肤病中其皮损表现为鲜红斑压之退色或红色丘疹,自觉灼热瘤痒或红色小水疤或出现红色风团,时隐时现游走不定。其中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脉浮数,皮肤鲜红斑压之退色为辨证要点。临床常见于尊麻疹、风疹、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疾病可从卫分证治之。赵炳南认为,皮肤病中一些表现有全身症状的或有前驱症状的可归于卫分证范围。如恶性大疮性多型红斑,发病开始时病人常有咽疼、发热、恶寒、关节疼、周身不适等。
气分证,卫分证不解,向里传变进入气分,或有的卫分证并不明显,热邪很快就传入气分。全身症状表现为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欲冷饮,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滑数洪大等。赵老指出一些皮肤病急性发作期皮肤潮红肿胀,灼热,有时有渗出,或起水疙等,患者常伴有体温升高,周身不适。此种情况是热邪传里所致,亦有因感受湿、寒等其它邪入里化热者。临床上如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药疹、大疤性皮肤病等常见,可从气分治之。
营分证,由于气分病邪热不解,阴液亏耗、病邪传入营分,也有发病即表现营分证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身热不退,夜间尤重,心烦不眠,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澹语,舌质红绛,脉象细教。皮损表现为皮肤浸润性红斑或斑块,压之不退色,或皮肤潮红水肿,起大疤或脓疤,或慢性苔鲜性丘疹,表皮剥脱等。其中以身热夜甚,心烦澹语,舌红绛,浸润性红斑,皮肤潮红水肿,起大疤或脓疤为辨证要点。赵老指出,临床如药疹、过敏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疤疹样脓疮病、大疤性皮肤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常见毒热入于营分的症状,可从营分治之。
血分证,营分之邪不解或治疗不及时则可进一步深入血分,亦有气分传入血分者,它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全身症状为身热躁扰,甚者昏狂澹妄,舌质深绛等。皮科情况见皮肤出血斑、血疤、斑疹透露等。其中以出血斑,舌质深绛为辨证要点。临床常见于过敏性紫瘫、药疹、恶性大疙性多形红斑等,可从血分治之。
5、以治湿为根本,治热为关键
赵炳南在诸多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中,对湿邪与热邪尤为重视,因湿邪与热邪的侵犯是皮肤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湿邪无处不在,湿中生热或湿与热合则成湿热之邪。常因饮食失节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蕴,造成脾为湿热所困,或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之邪相搏,充于膝理,浸淫肌肤而发病。皮肤病中湿与热如形影相随,湿能生热,热能生湿,故有热则易兼湿,有湿亦易兼热。热能化火伤营凝血,湿能浸渍化风炼痰,久则入络成顽症而不治。湿热证的关键是湿。皮肤病与湿有关的有水疮、溃疡、糜烂、渗液、反复不愈、奇痒无比,并易发于身体下部、隐蔽部位。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性皮肤病,以及阴囊、女阴部、下肢、足等处的湿疹、溃疡、癣或合并感染等病变。
赵炳南强调指出,治湿是治疗多种皮肤病的根本,治热则是其关键。赵老常以清热祛湿解毒法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体现了《素问·异法方异论》所谓“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赵老常用方、经验方中带有“除湿”“祛湿”字样的方剂有:除湿解毒汤、健脾除湿汤、疏风除湿汤、搜风除湿汤、祛湿健发汤、加减除湿胃荃汤、清脾除湿饮加减、除湿丸、除湿药粉等,用于各种皮炎(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感染性皮肤病(下肢溃疡合并感染、足癣感染),湿疹(慢性皮疹、盘状湿疹等),血管性水肿(唇、颜面),以及阴囊水肿、女阴溃疡、皮肤瘤痒症、结节性痒疹、脂溢性脱发等。基本用药为荆防蝉散风除湿走卫表,慧术菩健脾燥湿走肌揍,车前滑石木通渗湿走水道,鲜皮灵仙藤类通经络脉隧之湿,虫类搜剔络邪止顽痒,桅丹银翘柏连清湿中之热并监制温燥药伤营血。
(休息片刻,马上回来:我们阅读《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之前,这篇帖子的上半部分概括了赵老学术思想中最基本、最特色的内容。下半段分享扫描版目录,单是看着内容详实的目录小编就已经欲罢不能了,希望这份有点参差不齐的扫描版的目录也能吸引你翻开这本书。)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目录
编辑:晨光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北京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zlff/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