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 饮食保健 > 中医优势病种陈秀华特应性皮炎九大中医
当前位置: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 饮食保健 > 中医优势病种陈秀华特应性皮炎九大中医
陈秀华,医院总院传统疗法科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医院总院传统疗法科主任、卫生部“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百名高徒奖”和“中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陈全新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法分会副主委和世中联中医外治操作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从事中医外治法与皮肤病、妇科病等临床研究。
▼
”广东省中医传统特色疗法科“在临床开展外治特诊疗法,总结了九种特别有特色、有临床优势的疗法。
本文为11月20日,陈秀华教授在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的“中医优势病种培训?广东”特应性皮炎培训班的演讲全文。
▼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以剧烈瘙痒,慢性复发性皮炎为特征的皮肤病。该病一般从儿童、青少年开始发病,病情反复,甚至持续终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国内或国外AD患病率的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医分型参照陈德宇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特异性皮炎”的中医证候标准(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8月16版1次印刷),临床上主要分为心脾积热、心火脾虚、脾虚蕴湿、血虚风燥四个证型,这个教材里面也有。
针对这个四个证型我们也展开中医特色的治疗,刚才卢传坚院长(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也讲到中医的治疗需要变更治疗法,而不是一味解毒、凉血活血的方法,它很多时候有不同的治则、标准和治疗方法。为此我们做了大量临床、文献的调研,包括在针灸相关的传统外治法领域做了一些尝试。
与针灸相关的传统外治法刘公望等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本病,选取风池、合谷、膈俞、百会、曲池、血海、曲泉、委中、三阴交、阴陵泉等穴针刺,大椎、至阳、委中刺络拔罐;特别是针对于热血的证型,效果比较明显。
崔金星等以叩刺耳后静脉为主,针刺双侧曲池、血海及大椎,中医辨证属风湿热者加风市、天枢;脾虚湿困型加足三里;阴虚内热型加三阴交、太溪;风湿瘀阻型加天枢;
陈可等利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对足三里、血海、神门等穴进行穴位注射治疗;
王笃金等利用防风、蝉蜕、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黄柏、苍术制成药饼进行隔物灸治疗。
LeeJH等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AD;
德国Dieris-HircheJ等运用针刺曲池、血海治疗AD变应原诱发瘙痒的研究;
美国VerboomP等进行了指压按摩曲池穴治疗AD的临床研究。
九种外治特色临床优势疗法综合以上这些,我们在临床开展外治特诊疗法,总结了以下九种特别有特色、有临床优势的疗法。
第一种:岭南陈氏针法
▼
“岭南陈氏针法”今年被广东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个针法包括“飞针”、“分级补泻”、“导气行气法”三个内涵,其中,“飞针”也称“快速旋转进针法”,这种进针手法是陈全新教授综合了多种刺法的优点,并加以改进、创新而成的,因进针快速、手法轻巧、动作潇洒,故被称为“飞针”。
针刺方法适用于特应性皮炎4种证型,其中以血虚风燥为优势证型,能改善患者瘙痒、睡眠等症状。
主穴位曲池、血海、内关、关元、三阴交。特别是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汇穴,调肝脾肾经。
配穴心脾积热证—上巨虚;心火脾虚证—少海;血虚风燥证—足三里;脾虚湿蕴证—阴陵泉。
兼症加减眠差:加安眠;食欲不振:加中脘;大便溏烂:加天枢;大便秘结:加支沟;哭闹不安:加百会;严重瘙痒:加风池;皮肤干燥:加列缺;情绪急躁:加太冲;红肿、糜烂、渗出明显:加水分
禁忌症:(同传统针刺)1)血友病患者及患有其他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
2)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禁用。
3)妊娠的妇女禁用,哺乳的妇女慎用。
4)合并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忌用。
5)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者忌用。
6)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及精神紧张时以及对身体瘦弱、气血亏虚的患者慎用。
7)在位于神经干或神经根部位的腧穴进行针刺时,如病人出现电击样放射感,应立即停针或退针少许,不宜再作大幅度反复捻转提插,以免损伤神经组织。
8)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者慎用。
9)大血管,重要脏腑器官周围慎用针刺。
在操作方面,主要是术前的准备、持针及捻针的手法、刺入皮肤的深浅、角度、方向及留针和出针均有要求。
第二种:腹针疗法
▼
“腹针疗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佳诊疗推广项目,是北京薄氏腹针研究院院长薄智云院长发明的,是继承祖国传统医学和结合现代医学对经络的研究成果、经过20多年的反复临床实践整理出来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针灸方法。这个技术所有的穴位均在腹部。认为腹部是人第二大,提出一个先天经络系统和神经调控系统,这个技术经过他二十多年临床的实践总结出来。
经过我们在临床观察,特应性皮炎4种证型均适用。
主穴
中脘、下脘、上风湿点(双)、天枢(双)
配穴心脾积热证:加水分(双);心火脾虚证:加大横(双);血虚风燥证:加关元(双)、大横(双);脾虚湿蕴证:加关元(双)、气穴(双)。
兼症加减大便秘结,加水道(左)、下风湿点(左);心烦不安,加商曲(左)、气旁(左);眠差,加气穴(双);瘙痒明显,加水道(双);食欲不振,加下脘;大便溏烂,加水分;体虚倦怠严重者,加气海。
禁忌症
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孕妇;3)急腹症;4)腹部肿瘤;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
注意事项
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3)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操作
1)准确定位腧穴;2)综合选穴组方;3)遵循针刺顺序;4)针刺深浅有度;5)强调手法轻、缓。
▲
腹针神龟图
第三种种:穴位注射
▼
主穴
曲池、阴陵泉、血海。
配穴
血虚风燥证:肺俞、风门;脾虚湿蕴证:脾俞、大肠俞。
禁忌症
1)局部有溃疡或者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2)对注射药物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或刺激性强药物不宜采用。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试,结果为阴性者方可使用。
2)要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注入的深度,每穴注射的药量,一般为1-2ml,胸背部可注射0.5-1ml,腰臀部通常注射2.5ml,肌肉丰厚处甚至可达10-20ml。
3)药物不可注入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在注射。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4)操作前应检查各无菌物品有无过期,
5)注射器包装有无漏气等情况,用后物品处理符合消毒隔离规范。
操作
根据不同证型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不同注射液,每个穴位注入1-2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第四种:腹针疗法
▼
自血疗法是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注入患者相关穴位,从而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用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这个大家可能做得比较多,但是我们一般是穴位注射,很少打肌肉注射打臀部。
适应症适用于4种证型。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控制瘙痒、改善皮损。
辨证取穴心脾积热证:①外关②阴陵泉③曲池
心火脾虚证:①厥阴俞②阴陵泉③足三里
血虚风燥证:①足三里②阴陵泉③曲池
脾虚湿蕴证:①血海②风门③曲池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1)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严防感染。
2)病人在极度疲劳,饥饿状态下不易立即操作。
3)让患者尽量采取舒适体位,做好心理准备,防止晕针晕血。
操作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患者自身的血液,从上肢静脉血管内抽出约2-4ml,再立即注入人体特定穴位或部位约1-2ml,隔天1次,每次取1-2穴,5次为1疗程。
第五种:刺血疗法
▼
刺血疗法是以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他工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异常小静脉,放出适量的瘀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针灸方法。
适应症心脾积热、心火脾虚证
处方主穴:肺俞、心俞、厥阴俞;配穴:心脾积热证:上巨虚;心火脾虚证:少海。
禁忌症1)大病体弱、明显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2)重度下肢静脉曲张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对于放血量较大患者,术前作好解释工作。2)由于创面较大,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3)操作手法要稳、准、快,一针见血。4)若穴位和血络不吻合,施术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络。5)点刺穴位不宜太浅,深刺血络要深浅适宜,针尖以中营为度。6)为了提高疗效,应保证出血量,出针后可立即加用拔罐。7)点刺、散刺法可1次/日或隔日,挑刺、泻血法宜1次/5-7日。8)避开动脉血管,若误伤动脉出现血肿,以无菌干棉球按压局部止血。
操作
对皮肤常规消毒后,在腧穴用一次性刺血针头迅速点刺后立即出针,让血自然流出;若出血不畅可在其上加拔火罐,以帮助血液排出,每次选取2-3处进行放血,出血量约为1-2ml为宜。
第六种:药线点灸
▼
壮医药线点灸,是用壮药泡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适合脾虚湿蕴证,尤其对局部苔藓样变瘙痒、皮损增厚有改善。
处方处方:背八穴、曲池、尺泽、阴陵泉、阳陵泉
取穴:将背部从风门至大肠俞的连线分成5等份,两等份之交界处为一穴,每边四穴,共八穴。
禁忌症1)孕妇禁灸,尤其是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2)眼部禁灸;3)男生外生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4)点灸眼区及面部靠近眼睛的穴位嘱患者闭目,以免不慎火花飘入眼内引起烧伤;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
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掌握火候,切忌烧伤皮肤;2)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格掌握手法;3)注意告诉患者不要用手抓破所灸穴位,以免引起感染。
第七种:梅花针
▼
梅花针又称皮肤针,是用梅花针叩刺患处皮部,或循经络叩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皮肤瘙痒、增厚部位。禁忌症:对于急性传染病、皮肤烫伤和溃疡禁用。
方法叩刺肘窝、腘窝等皮肤瘙痒、增厚部位。
注意事项1)针具要经常检查,注意针尖有无钩曲,针尖是否平齐。2)叩刺时动作要轻捷,正直无偏斜,以免造成患者疼痛。3)针具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操作进行治疗时,应先选择好施针部位,将针具及皮肤以75%酒精消毒。用腕力弹刺,如鸡啄食一样,用手腕的弹力,把针尖叩刺在皮肤上,随即借着反弹力作用,把针仰起,如此连续叩打。一般每分钟叩打70-90次。叩打的强度可根据病情、体质、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叩打到皮肤略有潮红为度。
第八种:艾灸疗法
▼
进行治疗时,应先选择好施针部位,将针具及皮肤以75%酒精消毒。用腕力弹刺,如鸡啄食一样,用手腕的弹力,把针尖叩刺在皮肤上,随即借着反弹力作用,把针仰起,如此连续叩打。一般每分钟叩打70-90次。叩打的强度可根据病情、体质、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叩打到皮肤略有潮红为度。
艾灸疗法是用艾绒做成大小不同的艾柱或艾条,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烧灼,熏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温经通络、祛寒除湿、回阳救逆、强壮保健等作用。
适应症脾虚湿蕴证型为宜,尤其适合食欲不振、大便溏烂、体虚倦怠严重者。
处方
处方:肺俞、风门、脾俞、关元、三阴交;配穴:血虚风燥型:足三里,脾虚湿蕴型:阴陵泉。
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注意事项
1)防火、保暖和防暑。要防止感染。2)要掌握施灸的程序: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3)注意施灸时间。4)防止晕灸: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5)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操作(主要分类)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间接灸:隔姜灸、隔盐灸
艾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悬灸;热敏灸。
第九种:耳穴压豆
▼
耳穴压豆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适应症特应性皮炎4种证型均适用。
取穴心脾积热证:心、脾、小肠、内分泌;心火脾虚证:心、脾、神门、内分泌;血虚风燥证:脾、肺、肾、内分泌;脾虚湿蕴证:脾、肺、大肠、内分泌
禁忌症1)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2)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操作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j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由于疗法比较多,大家在临床时发现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谢谢大家!■
关于“广东中医优势病种培训班”
“广东中医优势病种培训班”由中国中医药报主办,广东省中医药局支持,广州中医院、医院、医院、广州中医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单位承办,广东一方制药协办。
每次培训班都将邀请5-10位国内相关病种的顶尖医疗专家前来授课,并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学员包括来自广东省及其他10余省市的中医医疗机构相关科室的临床、科研工作者,每次培训班都有近人参加。
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项目的实施以及培训班的举办,是广东省中医药强省的重要举措之一,计划年举办10场优势病种培训班。
版权声明本文为院长在线原创,版权归院长在线及演讲者共同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联系我们。
院长在线,致力于推动中医成为主流医学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ysbj/1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