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http://m.39.net/pf/bdfyy/仁心仁术
在《新晋大夫吴炫静
韩籍中医博士,远赴中国三十年求医之本》中,我们介绍了吴炫静大夫学中医的缘起与初衷,并从她所思所想中领悟了中医作为一门实践哲学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吴大夫在学医、从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人使她更坚定地走中医这条路。
1
三位贤师、明医,中医海洋的灯塔
我学医是从三十岁开始的。在国内本科毕业后,先是在中国的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读了研究生。后来在北中医读中医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在北中医读研期间有幸结识了孔光一老师、严季澜老师。这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可谓一辈子难忘,让我在从医过程中,时刻保持谦卑、谨慎、尊敬。当时参加了由严季澜老师主导的名医学术思想传承课题,是为了整理孔光一老师的学术思想、实践经验,使之得以传承,启发后辈。孔光一老师是全国著名中医温病学专家,温病学学科带头人,从事教学、临床70年。严季澜老师是孔光一老师的传承人。两位老师的医术自不必说,医德亦尤为让人敬佩。孔老特别体恤患者,想着办法替患者省钱,是为患者能持续用药改善病情。在我跟诊三年里,孔老这边一次医患纠纷都没有。而严老师是北中医最低调的老师,他一辈子钻研中医文献学,治病效果好但从来不张扬自己,每次看诊后跟学生一起分析病例,促进学生的临床成长与积累。这两位老师的医德医风,让我领悟了医者仁心的重要性与深刻意义,也时刻提醒我在临床中保持仁爱之心。每当遇到医患关系较紧张起来的时候,我会想到这两位老师,反省自己。另外一位医者则是引领我真正地入了中医之门,跟这位老师认识,跟其学习中医,是我从医路上最大的一个转变。那就是姚梅龄老师。跟着姚老重新学脉学,我逐渐认识到「博士毕业的中医都不会看病」的原因所在,重新认识中医的病因病机概念、《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内涵。姚老多次讲过六经辨证和焦膜病,我反复地认真学习,直接提高了临床疗效。其实,认识姚老的机缘,似乎是因孔老而起。读研期间跟诊孔老,我开始学习「焦膜」,有一天搜索焦膜有关论文时,恰好看到了姚荷生老先生(姚梅龄之父)的一篇学术文章《三焦焦膜病辨治》。论文内容思路非常清晰,让人一下子明白焦膜病的病因病机。而且文章里后人加注解格式也很规范,真能看到严谨做学问的风貌,对此印象非常深刻(后来了解到是姚梅龄老师兄妹注解的,更添一分敬佩)。再后来,研究生毕业后非常渴望在一家纯中医诊所工作。机缘巧合下,在江西中医学院(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系工作的同学告诉我,学校刚成立了姚荷生研究室,姚梅龄老师是江西最厉害的中医。我求她打听能不能收像我这样的外国留学生。之后自己也在网上查了一些姚老的讲课视频学习。看到姚老的一个过敏性鼻炎的病历,密密麻麻写了两张纸,于我而言,临床实习那么多年从来没见过那么详细写的病历。与一般都在处方纸左边写几个症状的情形大大不同,除了打喷嚏、流涕、鼻塞等主要症状以外,从头到脚全都问得一清二楚,既往史、月经史、过敏史问得非常详细,还解释了每个症状的病因、病机、病所。这是一份震撼!当时心想:天下还有这么详细的病历,每个症状还能解释这么清楚,那我一定要跟这位老师学习才行!幸好后来顺利通过面试,正好在姚荷生研究室门诊部开业那天开始上班。2中医救人,在后抗生素时代、后疫情时代尤为重要
姚老非常强调「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即抗生素无效的时代),认为非常需要中医救人。
年青霉素研发,抗生素已有几代,耐药性很强,已经出现超级耐药菌、超级病菌。对病毒,西医更束手无策,拼命研发疫苗。
中医当然不否认病毒的存在,但中医对细菌、病毒的治疗,从来不是杀菌、杀毒,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ysbj/1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