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止痒穴
皮肤科无数患者都饱受瘙痒折磨,比如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那么在家发作时怎么办呢,这里分享几组止痒的穴位,帮助大家缓解苦痒,可根据自己当下瘙痒的情况判断自己适合选取哪些穴位,若不会针灸或在家无针可用手指、牙签点按或王不留行籽贴压刺激,以下是不同类型的瘙痒适合的穴位及简易取穴方法。
Part1
风痒
特点:瘙痒游走不定,时发时止,偏体作痒,速发速消,多为干性,不致化腐,破损处干燥、结痂,很少渗液。
常见皮肤病:荨麻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选穴:曲池、风池、合谷、风门穴。
曲池:坐位。屈肘成直角(形如拱手作揖),肘弯横纹尽头处即为此穴。
合谷:拇、示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正对虎口指蹼缘上,屈指,拇指尖所指之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此穴。
风门: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先确定大椎穴的位置,由大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风池:正坐或俯卧位。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致与耳垂齐平处,用力按压有酸胀、脑部沉重感,即为此穴。
Part2
湿痒
特点:水疱搔破溢水,局限一处,重则浸淫四窜,或成片泛发全身。湿常与热结,则起红色丘疹,大片发红浸润,流水多黄粘有腥味,皮损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亦可结痂。
常见皮肤病: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特应性皮炎急性期、接触性皮炎等。
选穴:三阴交、阴陵泉、水分。
三阴交:侧坐或仰卧位。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示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的交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阴陵泉:侧坐屈膝或仰卧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在胫骨向内上弯曲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水分:仰卧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1横指处即为此穴。
Part3
热痒
特点:皮疹鲜红成片,或肿胀,局部灼热,瘙痒剧烈或痒痛交作,瘙痒遇热加剧,得冷减轻。
常见皮肤病:急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银屑病进行期、药疹等。
选穴:曲池、合谷(取穴见风痒)、内庭、行间、大椎。
内庭:在足背第2、3趾的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行间:在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大椎:俯卧位或坐位。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转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棘突下凹陷处即为此穴。
Part4
瘀痒
特点:皮疹色暗,经久不愈,肥厚,苔藓化,肌肤甲错,色素沉着,瘙痒无度,可伴糜烂结痂。
常见皮肤病:结节性痒疹、斑块型银屑病、皮肤淀粉样变等。
选穴:血海、膈俞、肝俞、内关。
血海:屈膝成90度。左手手指向上,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膝盖上,拇指与其他4指约成45度,拇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
膈俞:正坐或俯卧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处即第7胸椎棘突,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为膈俞。
肝俞:膈俞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肝俞。
内关:伸臂仰掌,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3横指,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手臂内侧可触摸到两条索状筋,握拳用力屈腕时明显可见)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Part5
虚痒
特点:皮肤粗糙、干燥、肥厚、鳞屑细碎、常抓破溢血,但随破随收,不致糜烂化腐。
常见皮肤病: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静止期、红皮病、皮肤瘙痒症等。
选穴: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取穴见湿痒)、血海(定位如前)。
气海:仰卧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下腹前正中线直下2横指处为气海。
关元:仰卧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下腹前正中线直下4横指处为关元。
足三里: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自外膝眼(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Part6
特效穴
除上,每种瘙痒还可选用止痒特效穴:大骨空,左痒取右,右痒取左,患处不分左右,女性刺激右边穴位,男性刺激左边穴位,此条适用于上文所有穴位。
大骨空:拇指指关节背侧横纹中点。
以上穴位图片均来源于《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和大家中医App,如有侵权请联系。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ysbj/1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