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根治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耳穴诊疗法适应病症广泛,既适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又对某些疑难杂症有独到疗效,不仅能治疗痛证、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而且对胃炎、肠炎、溃疡病、肝胆及肾结石症、增生等器质性疾病,以及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性疾病,如急、慢性气管炎及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今日向大家推荐几个在耳屏的穴位。
耳屏外侧面分为上、下2等份,上部为耳屏1区,下部为耳屏2区。将耳屏内侧面分为上、下2等份,上部为耳屏3区,下部为耳屏4区(图2-6)。
上屏
定位:在耳屏外侧面上1/2处,即耳屏1区。曾用名或并用名:咽喉头、心脏点、渴点、鼻眼净、新眼。
说明:“咽喉头”“心脏点”“渴点”“鼻眼净”“新眼”均在本穴区内,依照命名及定位原则,并名为“上屏”。
穴位功能:缩泉止渴,降心率。
主治:糖尿病、尿崩症、口干多饮、心律不齐等症。
下屏
定位:在耳屏外侧面下1/2处,即耳屏2区。曾用名或并用名:饥点、高血压点、目1、新眼。
说明:“饥点”“高血压点”“目1”三穴均在本穴区内,依照命名及定位原则,并名为“下屏”。
穴位功能:调理中焦。
主治:神经性多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等。
外耳
定位: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即耳屏1区上缘处。曾用名或并用名:耳。最早记载:《耳针疗法》(河北)图示:“耳”在屏上切迹稍上近耳轮处,现耳屏1区内。
穴位功能:通经络,开耳窍。
主治:外耳耳郭皮肤病,如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牛皮癣、冻疮等;耳朵炎症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助听,治疗听力减退、耳聋(注:耳鸣患者不用外耳,仅用内耳);止晕,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头胀,尤其是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
屏尖
定位: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即耳屏1区后缘处。曾用名或并用名:珠顶、上屏尖。最早记载:《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珠顶,奇穴。两耳当耳珠尖上。”
穴位功能:清热解毒,退热消炎。
主治: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低热等,高热惊厥时给予三尖一腺放血(耳尖、屏尖、对屏尖、肾上腺)。
外鼻
定位: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1、2区之间。曾用名或并用名:鼻。最早记载:《耳针治疗例的临床分析》图示:“鼻”在耳屏外侧面中点,现耳屏1、2区之间。
穴位功能:活血通络,疏风开窍。
主治:鼻部疾患,如:鼻塞、鼻衄、过敏性鼻炎、酒渣鼻、鼻部疖肿等。
肾上腺
定位: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曾用名或并用名:下屏尖。最早记载:《Nogier·P译文》:“耳屏边缘为肾上腺。”
穴位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回阳固脱。
主治: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如艾迪生病、库欣综合征等;抗过敏,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抗风湿,用于治疗风湿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抗感染,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病变;退热,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低热;升压,治疗低血压,尤其是低血压休克的抢救治疗;止血,治疗出血性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便血、鼻衄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咽喉
定位: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即耳屏3区。曾用名或并用名:咽区、哑门、声带、增音、声门、神经点、耳颞神经点、牙病点。最早记载:《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咽喉”位于“耳屏内面,内对外耳道口,外与屏尖穴同水平”。
穴位功能:清热解毒,清音利咽。
主治:咽喉疾患,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声音嘶哑、失语、哮喘等。
内鼻
定位: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曾用名或并用名:鼻咽。最早记载:《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内鼻”位于“耳屏内面,咽喉穴之下方,外与肾上腺穴同水平。”
穴位功能:疏风开窍。
主治:各种鼻部疾患,包括鼻炎、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鼻出血、感冒等。
屏间前
定位:在屏间切迹前方,耳屏最下部,即耳屏2区下缘处。
曾用名或并用名:青光、目1、切迹前。最早记载:《耳针治疗例的临床分析》图示:“目1”在屏间切迹前下方,现耳屏2区。
穴位功能:清肝明目。
主治:治疗假性近视、青光眼、视疲劳等。
本文摘自《耳穴诊疗入门》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耳穴诊疗入门》,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耳穴诊疗法概述,全方位地从耳穴的定义,起源发展、诊治特点、理论依据等,对耳穴进行了初步系统的介绍。第二章:国标耳穴,从耳穴的初级入门开始,分别从耳郭表面解剖,耳郭基本标志线的划定,耳穴定位、功能与主治这几个方面来供初学者学习,掌握国标耳穴基础,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第三章:耳郭诊断的常用方法,进一步通过对耳穴望诊法、触诊法、耳郭闻(听)诊法的介绍,让学者了解到耳穴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第四章:耳穴治疗总论,对耳穴治疗的选穴原则,常用的治疗方法、如耳穴压豆、耳穴放血,耳穴功能分类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五章:治疗各论,即通过对临床常见病症的收集,分别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以及妇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疾病,给出了43种常见疾病的简介及取穴治疗方案,供初学者进行治疗实践参考。
END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摘自《耳穴诊疗入门》,主编:刘继洪。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新书资讯
耳穴诊疗入门●《耳穴诊疗入门》新书首发!速看!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yfzs/1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