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岭南飞针rdquo传人


又一次从北京载医院陈秀华教授,带着“年度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的荣光,很快回归至日常的看诊、教学、科研等忙碌工作中。

陈医院大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还有着更多耀眼的“光环”:中国卫生部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医院学会首届百名“高徒奖”获得者、中国好人、羊城好医生、广东省非遗项目“岭南陈氏针法”代表性传承人等。面对纷沓而至的荣誉,陈秀华从来没有迷失,而是始终坚守从医初心,执小小银针,二十六载如一日奋战在医疗一线,以高尚的医德恪守本分,以精湛的医术妙手回春。

▲陈秀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大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国家局“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世界中联外治操作安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刮痧专委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委等职。

曾有一位书画家患者为她创作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漫画像,赞扬她的“飞针”医术治愈了他的面瘫疾病,还写了一首《银针随想曲》的感恩打油诗:

人道银针细,准对病穴显神威。主任心更细,问病诊症入至微。

又说银针长,痛经活血驱病魔。主任情更长,体恤病者暖人心。

奇妙缘分追梦针灸

陈秀华最初的梦想与身穿白衣救死扶伤的医师一点都不沾边。

从小喜欢写作的她,最初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当作家。从小学到初中,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写作尤为出色,其作文常被老师复印后发给全年级学生作范文学习,由此还得了个“作文大王”的雅号。高中时,她又醉心化学实验,被同学们雅称为“化学皇后”,曾一度憧憬未来成为一名科学家。

不过,陈秀华与针灸有一种“命中注定”的奇妙缘分。在她小时候,妈妈因吹风受寒得了面瘫。“我当时很害怕,以为妈妈得了什么重病。”幼小的陈秀华很担心,但妈妈经过7天的针灸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因此,陈秀华对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面对人生重要转折点——高考时,陈秀华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报考广州中医学院(后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萌生治病救人的宏愿。

▲原卫生部陈竺部长视察医院传统疗法中心

顺利考入医学院,陈秀华首次亲身体验到针灸的神奇。大学一年级,陈秀华和师姐冯少玲在宿舍里练针,师姐第一次给她施针,施针的穴位是非常普通而常用的合谷穴。“扎上针后不到2分钟,我的手臂上出现了一条经络白线。”陈秀华解释说,经络白线是一种很奇特的经络现象,临床出现的概率只有三十至五十万分之一,这种现象只会发生在经络敏感的人的身上。在现代医学范畴,经络不像神经和血管可以解剖而显见,但它确实客观存在。经络学说是中华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络白线,陈秀华之前也只在书上看过,以及在老师授课时听过,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扎针就能亲睹这一“神奇”。无独有偶,在后来的一次直接灸疗中,“经络白线”再次出现在她身上。针灸的魅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叩动着陈秀华的心弦,激励着她在针灸等传统医学道路上孜孜以求。

年,陈秀华本科毕业,因成绩优异获“三好标兵”和优秀毕业生的殊荣,被分配到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医院急诊科工作,在梅广源主任的带领下,开启了她的追梦针灸之旅。

当时,医院急诊和留院观察区都属急诊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医生值班时既要接诊各种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留院观察区突发急性心衰等患者,还要兼顾急救中心的出车任务,一天晚上要进行三四次抢救工作是家常便饭。时为住院医师的陈秀华最高纪录曾在一个晚上跟着急救车出车6趟,几乎彻夜未眠。但是面对常态化的高强度工作,陈秀华没有丝毫退却,她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学以致用,以针灸医术治病救人。

深夜,急诊科接诊了一位急性胃痉挛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是给患者注射药物-2解痉,但陈秀华在充分掌握患者症状的基础上,决定用无副作用的针灸试试。她先后在患者的足三里、梁丘和内关穴位施针并行手法,患者的胃痛当即止住。这一幕刚好被医院“零点行动”的《健康报》“暗房记者”捕捉到,并就此对医院发挥中医特色、应用针灸急救进行了报道。而小试牛刀取得疗效,让刚毕业一年在急诊值班的陈秀华更坚定了针灸急救的信心。

陈秀华的聪慧与努力,得到伯乐梅广源教授的赏识,于是年委派她去全国针灸医疗中心——天津医院急诊科、针灸病房和针灸门诊进修学习石氏醒脑开窍针法及其他一些急症治疗的针法。

从此,陈秀华便披星戴月,手执银针践行医者仁心。

小小银针速救生命

不少人认为中医是“慢郎中”,重在调理身体,面对急症束手无策。但是,这些成见,被陈秀华用手中的银针一一打破:古有“一针二灸三用药”之说,在面对危急重症和各类痛症时,针灸大有用武之地。“发热、心绞痛、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这些急症都可以针灸急救。”有充足针灸急症临床经验的陈秀华,对危急重症针灸治疗很有把握。

急诊科曾收治过一位83岁肾绞痛的老婆婆。经过检查,老婆婆双肾结石,结石堵在输尿管上段狭窄处,导致梗阻性无尿,肌酐、血钾数值逐渐升高,从而引发心衰气喘。泌尿外科会诊建议手术取石解决输尿管梗阻。家属却反对,担心老人年事高连麻醉关都挺不过。但不做手术没法收住院,老人只得在急诊留观,靠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营养等维持治疗,必要时还进行了血液透析。医生尽心尽力,各种保守治疗手段都用上了,但无法手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其间还发了病危通知。这时,陈秀华试着给老人扎针拔火罐,第三天奇迹出现,患者有尿了,石头也排出来了!

陈秀华在急诊科历练的岁月,给了她敢于用针灸医术解急症的底气和勇气。“在急诊科工作的五年,我积累了大量的针灸在急危重症抢救和治疗方面的临床经验。”在高强度的急诊工作中,陈秀华的针灸医术磨炼得更加精湛。

年12月某天,陈秀华搭乘飞机从广州出差上海参加国际会议。飞机航行至万米高空,一名女乘客陶女士突然感到眩晕、恶心欲呕,正要走向卫生间,却因体力不支而晕倒在地。乘务长紧急广播寻找医生求助。陈秀华听到飞机广播后立即伸出援手,表明自己的医生身份。“当时陶女士出现意识淡漠,肢冷息微。”陈秀华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在乘务长的帮助下将陶女士扶正平躺于飞机过道地板上,但患者继而出现呼之不应,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呼吸微弱等症状。“连脉搏都摸不到,连续测三次血压均为零。”陈秀华说她当时也挺紧张的,因为飞机上的医疗抢救设备和条件有限,且患者状况比预想要严重,幸亏她有随身携带银针的习惯。

在迅速排除患者宫外孕和其他出血征象后,陈秀华拔出银针为患者针刺急救醒神和升压。先后针刺百会、四神聪、人中、素髎、内关、风池、印堂、迎香、合谷……陈秀华将传统针灸的绝招都用上了。大家屏气凝神,神奇的一刻终于在10分钟后出现了。陶女士慢慢睁开了眼睛,血压逐步升高到65/40mmHg,脉搏也恢复跳动至55次/分钟。

命悬一线,陈秀华运用小小银针万米高空飞针救人的事迹被传为杏林佳话。

陈秀华的公公也曾“体验”了一回儿媳的针灸速救生命的“神奇”。某日晚饭后,陈秀华的公公突发心绞痛,躺在床上胸痛不止,胸痛彻背,大汗淋漓,面色青紫,全身皮肤发绀。当时量血压只有55/30mmHg,测心率达到多次/分钟(正常心率为60-次/分钟),陈秀华初步判断是急性心绞痛、疼痛性休克症状。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她运用传统疗法展开急救。“我们拿三根艾条,分别对着他的百会、涌泉、膻中,近距离艾灸,他丝毫也感觉不到烫,身体依旧难受得很,辗转反侧。”陈秀华随即拿出银针施针急救。5分钟过去,老人家的汗水收住了;8分钟后,胸痛和全身疼痛基本缓解,面色和皮肤恢复正常;10分钟后,血压逐渐升高至95/50mmHg,随即给予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和口服心血康。急救车抵达楼下时,老人家已服药休息,医院急诊。

面对急危重症抢救和治疗,陈秀华“针到病解”的案例还有很多,但她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施针”是在自己的生产经历上。

“临产时,在持续而剧烈的宫缩之后,接近3个多小时都没有再次出现宫缩,床边胎监检测发现胎心加速,提示胎儿缺氧,医院将所有的催产药物和方法都用上去了,但由于胎儿及其头部特别大(产后测量:体重7.96斤,身长52厘米),始终无法顺利生产。”陈秀华回忆起当时自己生产的危急情景,胎儿心跳急促,医生建议直接推到手术室实施剖宫产。

陈秀华和助产士商量后,决定试一试针灸催产。她把施针的处方告诉助产士。没想到三针下去,剧烈的宫缩随之而来,婴儿顺利出生了。

一次次,陈秀华拿起承载着华夏先祖智慧的小小银针,在关键时刻,用针灸等祖国医学成功“速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

孜孜以求永攀高峰

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谨记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的谆谆告诫,陈秀华在传统医学的海洋孜孜求索。

她先后师从陈全新、薄智云、王文远、俞云、吉良晨、王令习6位全国名老中医和中医特色技术发明人,学习飞针、腹针、平衡针、切脉针灸、针刀、雷火灸、热敏灸、掌诊掌疗、药线点灸、蜂疗等各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她不仅将所学融会贯通,更是将这些中医特色疗法广泛运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年,陈秀华入选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广东省名中医陈全新教授,继承其“岭南陈氏针法”。年,在澳门“第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上,陈秀华作了题为“岭南针法新释”的主题演讲和现场演示,飞针绝技艺惊四座。她还在传承师傅1寸飞针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轻松自如地演示1.5寸的银针也能“飞”,国际会议上震惊0多名中外同道。在场的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主席余静女士给予了高度赞赏:“在师承老中医绝技的基础上,陈秀华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她能飞1.5寸的针,还真不简单!”

陈秀华还大胆变革针具,采用直径20mm的针具,比传统针具30mm~35mm的直径要细很多,以期为皮肤病、妇科病患者在脸上扎针,达到无痛针灸的效果。

她还创新性总结出“岭南陈氏飞针”练习四部曲:徒手练习、捻针、持针垂直旋转刺入和摆动旋转刺入。这种练习法更有利于针法的快速推广,让后学者快速掌握无痛飞针进针的技术要领,培训周期从原先的三年缩短至三个月。

陈秀华取得的成绩,缘于她扎实的中医基础,她的兢兢业业,以及对针灸执着的追求。在跟随名老中医学习的过程中,她总是刻苦钻研,研读岐黄,旁及诸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继承、总结、创新和发掘更多的中医适宜技术。

“岭南刺血疗法”是她极力推广的一种中医适宜技术,她对岭南刺血疗法产生极大兴趣并坚持研究,是由一个病案引起的。一位急性腰扭伤患者来就诊,陈秀华发现在他小腿腘窝委中穴附近有明显的淤络,于是尝试施针刺络放血,患者的疼痛立刻消失,扭伤也痊愈了。这一神奇效果激发陈秀华研究岭南刺血疗法的兴趣。之后,陈秀华通过广泛查阅和整理古代医家的医籍医案,并经过上万例的临床实践,逐步总结出规范化操作的岭南刺血疗法。

年,陈秀华通过参与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民间医药挖掘整理与疗效评价》的课题研究,应用循证医学和随机对照的原则,对岭南刺血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规范的研究,客观评价和验证了其临床疗效。“岭南刺血疗法”技术先后在年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年第二届国际中医特色诊疗国际学术交流会及年全国中医外治法研讨会作主题演讲。年4月“岭南刺血疗法”被列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材《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同年9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CCTV4等多家单位主办和协办的第二届“杏林寻宝”活动在广州举行,“岭南刺血疗法”经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推荐和评审后成功入选,并在活动现场演示,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亲自颁发荣誉证书;12月,该技术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被推荐参选“十一五”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及国家局第三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从成为一名医学生在入学宣誓的那一刻起,陈秀华就决定用一辈子的时光来磨砺医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所以她从不敢懈怠,不断挑战和攻克各种疑难杂症,还患者健康,助患者圆梦,不负“小陈飞针”“小华佗”“陈仙姑”的美誉。

她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针灸等多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诊治过脑萎缩、小儿脑瘫、自闭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神经性耳鸣、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等疑难病,疗效显著。其中,她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是帮助高龄女性圆母亲梦。

高龄女性卵子质量显著下降,助孕成功率显著降低是世界难题。但陈秀华却在传统针灸技术中找到了破解之道。年,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林芸接诊了一名37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她做了两次试管婴儿皆失败。后来,林芸医师把患者推荐到陈秀华处调养。陈秀华用针灸为患者调理了两个月,助患者圆了母亲梦。她也尝试为自己扎针调养,没多久如愿怀上二胎,在46岁时喜得千金。

凭借不断精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陈秀华以小小银针攻克下一个个医学难题,成为“能啃硬骨头”的医学专家。

仁心仁术情系众生

大医精诚德为先。医乃仁术,没有“仁”,掌握再高明的医术,也不可能成为好医生。“有爱心才能从事医学行业,有爱心才能履行起救死扶伤的职责。”陈秀华一直践行着医者仁心,先后获得广东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广东好人、广东省“抗非二等功”、广东省“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等荣耀。

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之余,陈秀华积极参与各种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为群众带去中医健康保健知识,提供免费中医诊疗、咨询等。至今,她先后在河北、吉林、辽宁、云南、新疆、内蒙古等8个省份、20多个市以及港澳台等地开展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大力普及健康保健知识,服务诊疗人次多达00多人次。她还远赴省内外乃至少数民族边缘地区,为老少边穷等医疗落后地区的广大患者送医送药,为当地医务人员培训讲学,传承技术。

年,她参加了广东“健康直通车”援疆活动,医院医院、陶家宫乡卫生院、医院、花园卫生院、萨尔乔克卫生院、盐池乡、伊吾县下马崖乡、倬毛湖镇卫生院等10多个医疗点,甚至深入到牧民的毡房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

在援疆活动中,陈秀华遇到了一路追着找她诊疗的刘江山一家。

刘江山是新疆人,他的父亲刘凤鹰饱受四年病痛折磨,医院诊疗,花费八九万,都没疗效。得知有广东医疗医院义诊的消息,刘江山抱着一线希望,带着父亲赶来。当天,陈秀华给刘凤鹰用平衡针灸疗法进行扎针,当时老人就感觉到疼痛减轻了。第二天,医疗队伍拔寨前往陶家宫乡卫生院义诊,刘江山又带着父亲来了。“扎完针的那个晚上,父亲的疼痛减少了,四年来睡了第一个安稳觉。”立竿见影的疗效,让刘江山一家对陈秀华的针灸医术满怀信心,“我们决定追随医疗队到各医疗点”。这次陈秀华为刘凤鹰做了腹针和放血治疗。最后一站义诊,刘江山带着父亲准时出现,陈秀华再次给刘凤鹰施针。这一次,刘江山拿出一支笔,在陈秀华针刺过的穴位上画圈做记号。看到大家好奇,刘江山解释说,他担心陈秀华义诊结束离开后,父亲旧疾复发没有人能治疗,“我回去再用紫药水标记做好记号,到时给这边的医生照着处方来针灸……”这份朴实的孝道,触动了陈秀华:“你们不用做记号的,我们这次除了送医送药还送技术,也给当地市县乡镇的医务人员专门作了培训讲课,以后你们找他们继续治疗。”

陈秀华的针灸“旋风”还“吹”到了新疆最边远的一个小镇,距离蒙古边境仅90公里。一天,广东医疗队在义诊时碰到一位维吾尔族大妈因急性哮喘发作,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心率次/分钟,血压95/50mmHg。当地卫生院缺医少药,没有注射和补液的条件,面对这样的急症患者,连医疗队里的呼吸科专家也束手无策,陈秀华发挥针灸所长,为其施针急救。数针扎下去,2分钟后大妈的嘴唇逐渐转红润;5分钟后,汗水就止住了;8分钟后,血压和心率逐步恢复正常。针灸的神奇疗效,再次让在场的人员叹服。

▲年,陈秀华跟随广东健康直通车走进新疆哈密市,深入毡房为少数民族儿童飞针义诊

她还先后到广东河源、佛冈、汕尾、云浮、惠州、乳源、博罗等地开展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大力普及健康保健知识,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公益路上,她阔步前行。因为医者,悬壶济世,病人以生死相托,医生责任千钧。

岭南飞针闪耀世界

年,是陈秀华医师生涯的重要节点。

就在这一年,医院率先创建全国首家“传统疗法中心”。为将其建设为全国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和推广各种特色疗法和百项诊疗技术的集散地,陈秀华被委以重任,挑起了创办该中心的“大梁”。其间多少艰辛,陈秀华带着队伍一路披荆斩棘。

时光荏苒。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陈秀华的带领、创建、统筹和改进下,传统疗法中心已走过十多个春秋,蝶变为集医、教、研、康复和保健于一体、具有独特临床疗效和中医特色的诊疗中心,先后接待了省内外同行参观30多人次,接待了美国、南非、瑞士、印尼、智利、澳洲等境外官员和学术访问团余批次,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推崇。

而站在这个用自己心血铸就的平台,陈秀华的飞针技术更是大放异彩,在国际舞台上掀起美丽的“波澜”。

年,来自韩国的亚洲自行车联盟秘书长崔富雄和夫人一同参加广州亚运盛会。崔夫人多年前患卵巢癌,并进行过卵巢切除术,术后6年发现肺转移癌,被韩国专家“判了死缓”。在广州期间,崔夫人因感冒引发病情加重,日夜咳嗽,彻夜难眠。他们抱着“找中医试一试”的心态去到医院——医院。陈秀华为崔夫人进行了一次针灸治疗,并配合饮用一服中药,崔夫人的症状就明显减轻。接着,广东省中医为崔夫人制订了周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经过5次的针灸、刺血和拔罐等传统治疗,崔夫人的症状显著好转,夜间咳嗽症状好转,大大提高了睡眠质量。“我去过北京、上海、香港等中国大城市,但这次广州亚运之行是我人生最感动的一次旅程。”崔富雄被陈秀华的针灸医术所折服。同行的韩国国会议员曹喜旭得知针灸有如此神效,也来“试针”。曹喜旭有两年多的中风后遗症病史,深受高血压及偏头痛困扰,他找到了陈秀华。陈秀华为其针灸一次后,他的头痛症状立即消失,下床行走时肢体偏瘫较前好转。第二天,曹喜旭为运动员颁奖,原来不能上抬的手臂轻松就能举起来,原有的偏瘫步态也消失了。

年,一位沙特阿拉伯的青年MOHD也慕名而来。MOHD自年出现行走困难,经检查确诊为胸2-3水平脊髓室管膜瘤,在沙特接受胸椎肿瘤切除术后出现高位截瘫,无法站立行走,胸部以下感觉障碍,双下肢乏力,二便失禁,经多方求医诊治无效,双下肢肌肉逐渐萎缩。同年4月,MOHD医院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希望在干细胞移植围治疗期配合中医特色治疗,帮助病情康复。“中国的中医针灸在世界上最著名,所以我慕名来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MOHD在沙特驻华领事馆医疗专家玛娜的陪同下来到医院。经过中医辨证,陈秀华为MOHD制定了详细的中医治疗方案,包含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热敏灸、艾箱灸、中药熏蒸、正骨推拿手法等中医疗法。在干细胞移植治疗期间,MOHD同时配合陈秀华制定的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每次治疗后他都感到效果明显,胸腰部在恢复,下肢肌力也在恢复,双下肢肌力由原有的2级逐渐恢复至4级。经过25次的针灸康复治疗,MOHD已经可以自己独立从轮椅上站起来,自己脱鞋、上床和翻身,并迎来了29岁生日。最后一次针灸康复治疗,他放开陪同人员的手,不需任何搀扶,双手捧上心型的红玫瑰和五彩玫瑰赠送给陈秀华,表达他的谢意。

▲年,陈秀华在南非世界中联首届“中非”学术论坛作主题演讲及开设工作坊进行飞针演示

来自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理工大学的KAZACHEK教授,其不明原因出现右下肢自足后跟至外踝局部红肿、热痛伴流黄色脓水,自觉瘙痒、发热、沉重不适,医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湿疹”,先后两次住院治疗,效果不理想。后经多方推荐来到医院传统疗法科诊治,陈秀华详细了解了KAZACHEK教授的病情后,制定了中医药治疗方案,通过切脉针灸、药线点灸、穴位埋线、平衡火罐、自血疗法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予以治疗。第一天治疗后,KAZACHEK教授局部红肿的病情就得到缓解,自觉沉重感明显减轻。次日治疗后无明显肿胀,自觉瘙痒症状减轻。后经过几次治疗,发热消退,红斑减轻,皮肤干燥,局部皮损结痂,无明显不适。KAZACHEK教授十分满意治疗效果,为感谢陈秀华的精心治疗,她用汉语唱了一首《东方红》表达对陈秀华的感激之情。

年,43岁的黎巴嫩妇女艾莎专程来中国求医。她患有纤维肌痛病长达7年,全身关节和肌肉肿胀疼痛,严重时无法从事家务劳动,难以入睡。在询问病情、详细体查后,陈秀华为艾莎制定了切脉针灸、艾灸、水疗等内服外治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经过3次治疗,艾莎全身关节疼痛得到缓解,连睡眠也改善了。第二个疗程结束时,全身关节疼痛已明显改善,艾莎和家人对针灸的神奇赞不绝口。

年11月,“岭南陈氏针法”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岭南陈氏针法”历经陈宝珊、陈锦昌、陈全新、陈秀华等五代人两代弟子逾百年的发展、传承与创新,是岭南中医针灸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之一。年4月,陈秀华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岭南陈氏针法”代表性传承人。

“我想通过传承和创新,让飞针走向世界。”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议以及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医院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方向,作为“岭南陈氏飞针”第四代传人的陈秀华勇于担当,逐梦新时代。

“中医药走向国际,针灸是先行者,”陈秀华认为,“针灸可以做到标准化,如穴位命名、取穴定位、操作手法等,针灸图谱国际标准化就是最好的体现;此外,针刺操作手法的标准化是针刺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重复性的有力保障。”目前,陈秀华及其团队已针对睡眠障碍等5个病症制订出技术操作规范和标准化方案,并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

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她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医药的薪火相传而努力。她著书立说、讲课培训、带徒传承、传道授业,将“岭南陈氏针法”倾囊相授。无论是来自国外的留学生或医生,还是本国学生或进修人员,她都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我会毫无保留地将所学教给他们”,陈秀华希望“飞针绝技”传播五洲,造福更多病患。

中医药闪耀世界,未来可期。

作者:钟敏仪

主编:刘迪生

副主编:钟敏仪

主编助理/排版:赵阳欢

欢迎来稿,邮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yfzs/104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