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1/8578712.html问世间晴为何物,在这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日子里,一年一度的回南天也如期而至,比“大姨妈”还准。天气潮湿阴冷,反复多变,空气中的湿气浓度大,故而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适反应,昏昏欲睡、精神不振、四肢沉重、胃口不佳、大便稀粘不易冲、皮肤瘙痒等。故而,春季养生多祛湿。
祛湿有四大利器
拔罐、艾灸、食疗与运动
今日我们就聊聊拔罐那些事儿
拔罐是传统中医养生疗法之一,国民认可度非常高,不单医院,大街小巷的美容院养生馆,在国内外运动界里,这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治疗方法。当年红极一时奥运冠军“飞鱼”菲尔普斯身上同款罐印组合,在淘宝上就很热卖。因其操作简单易学,疗效显著,经现代技术改良后安全性提高,让非医学专业人士青睐。拔罐简便易廉,所以使用时我们应充分认识其功效和适应症,但同时也要避免其禁忌症,不能盲目。
拔罐的作用机制与适应症
拔罐顾名思义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造成机械刺激和温热效应,使局部皮肤充血,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解毒泄浊、吸毒拔脓等效果。不仅可应用于因风寒湿或长期劳损引起的头痛、颈肩腰腿痛、痛经等一些急慢性疼痛,各种神经麻痹等,对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脏腑功能紊乱也有一定作用。
操作方法
拔罐的具体操作手法除留罐外,还有闪罐、走罐、留针拔罐、刺血拔罐、药罐等不同的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病症,不同的拔罐部位,采用不同的拔罐手法。其中操作手法的力度、频率、留罐的时间都有讲究。
留罐法,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5~15分钟,使浅层皮肤和肌肉吸入罐内,此法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以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
闪罐法,用闪火法将玻璃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用治风湿痹痛、面瘫、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的病症。
走罐法,亦名推罐法。操作方法是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以凡士林,润肤霜为佳,亦可用水或药液。用闪火法吸拔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稍用力将罐沿着肌肉、经络循行路线推拉,反复运作至走罐区皮肤紫红色为度。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部位行罐,如背部脊柱两旁、下肢股四头肌处,腰骶部,腹部及肩关节等。可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等病症。
刺血拔罐法,即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于施术穴位或患处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或三棱针、注射针、粗毫针点刺皮肤渗血,或挑刺皮下血络或纤维数根,然后拔留罐,至拔出少量恶血为度。此法适用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如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哮喘,以及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罐印辨证
对于拔罐,大家最好奇的莫过于拔罐留下的痕迹,俗称“吻痕”。有的人不在意,觉得这颜色形态各异的变化是拔罐的正常反应,3到5天后即可自行消退。然而正是因为其颜色形态不一,才反映了身体内部隐藏的“呐喊”。下面我们来揭示“吻痕”背后的故事:
1、罐印紫黑而暗――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多为气滞血淤之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表示寒凝血瘀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症。
4、罐印鲜红而艳――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盛火旺。
5、罐印红而暗――多表示血脂高,血黏稠度高,且有热邪。
6、罐口部位皮肤发白,触之不温,发冷、发凉,表明多是贫血,虚寒或是风寒较重。
7、罐印表面有皮纹和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应;起黄水泡或黄绿泡和脓水及黏稠物、果冻样物――多为有炎症且比较重。
10、感觉拔罐部位疼痛――表示体内有火毒.
11、拔罐后无明显罐斑反应,局部皮肤没有淤血现象,或虽有轻度潮红,但起罐后很快消失,恢复皮肤原来的颜色――一般提示无病或病情轻微。
12、在连续拔罐过程中,罐斑颜色逐渐变浅或减少――说明病情逐渐减轻或病接近痊愈.
13、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鲜血显示病情较轻;黑色或淤块显示淤阻较重;黄水显示湿热证;清水显示寒湿证。
根据以上诊察罐印颜色的变化,结合临床反映的症状,有针对性的拔罐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并非适用于所有病症,如出现下列情况,应禁用或慎用拔罐:
1、对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拔罐。
2、有严重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拔罐。
3、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
4、妇女经期下腹部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禁用拔罐。
5、有皮肤病或皮肤溃破不宜拔罐。
6、酒醉、过饱、过饥、过劳者均不宜拔罐。
7、家中自行拔罐宜采用抽气罐,火罐易造成灼伤或烫伤。
8、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皮肤起泡。
作者简介
吴晓琳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擅长应用针灸治疗脑卒中,面瘫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对应用中药外治法治疗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痛风等也有一定造诣。
信息来源:医院康复训练中心
图文编辑:许立国
审核:王铮辉
促进康复技术与管理交流
宣传康复科普
传播学科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yfzs/1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