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冬季,医院皮肤科专家门诊就会涌来大量患者,他们一坐下就诉苦:“我全身莫名其妙地痒,尤其到了晚上,实在难以忍受。可是掀衣服一看,皮肤上也没有什么异样。”
而经过医生仔细检查,病因往往就是皮肤太干燥。
为什么冬季皮肤病会高发?
到了冬季,空气变得干燥寒冷,汗腺和皮肤会收缩,皮肤中的含水量减少,再加上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皮脂腺分泌的皮脂量减少,皮肤在冬天就很容易发生瘙痒的情况。
医院皮肤科乔刚副主任医师介绍说,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组成。其中表皮最外层的角质层是皮肤的一道屏障,不但可以抵御外来细菌的侵入,还可防止皮肤的水分丢失。冬季气温降低会导致角质层的破坏,屏障破损。
同时皮脂腺在气温高的时候分泌增加,形成一层油脂膜,防止水分丢失。而在冬季低温状态下,恰恰相反,皮脂腺分泌减少,并促进水分外排。
“这两个主要因素导致我们冬季皮肤干燥。干燥的皮肤会使皮肤表面的湿度、PH值等发生变化,激活一些神经递质,导致皮肤瘙痒的发生,也使皮肤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乔医生说。
这三类人群冬季最易得皮肤病
冬季干燥的环境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出现皮肤病。
老年人的皮脂腺普遍开始萎缩,皮脂分泌减少,从而使得皮肤水分的蒸发加快,局部干燥瘙痒;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血糖、肌酐、尿素氮的异常,影响皮肤代谢,从而出现皮肤症状。
反复、过度的搔抓刺激,会造成皮肤破溃、感染,日久会使皮肤粗糙、肥厚、增生,继发毛囊炎、疖病或逐渐演变成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皮肤病,严重时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工作。对于患有血压高、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还会由于休息不好而加重这些基础病的病情。
冬季洗澡别太勤要多喝水多吃水果
为了防止冬天皮肤干燥开裂,很多人开始频繁地洗澡,希望能让皮肤滋润。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恰恰适得其反。
冬季空气干燥,皮肤和汗腺会收缩,导致皮肤中的含水量减少。尤其是老年人,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皮肤更容易缺水,四肢脱屑现象尤为明显。而冬季洗热水澡过频、水温过高,更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膜和角质层中的脂质,加剧皮肤干燥。
因此,冬季可每周洗浴一次,老年人或有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可间隔时间更长些,洗浴的水温不宜热,或尽量少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搓洗,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冬季可不用肥皂,只用清水冲洗即可。
浴后,可适当涂抹一些含有少量油脂的滋润、保湿的润肤乳等,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皮肤中水分的流失,从而使皮肤润泽。
想为皮肤补充水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天多喝温开水,从而确保补充足够的水分。
同时,预防皮肤干燥还要多吃水果。皮肤干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水分和维生素,所以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如牛奶、动物内脏、萝卜、南瓜、番茄、生果、果汁、蔬菜等。
冬季常见的皮肤病
我们应该怎样去预防应对?
口角炎
冬季风大,气温变化无常,易使人体免疫力和防御功能下降,诱发烂嘴角等冬季常见疾病。不少患者认为自己“上火”了,其实这是口角发炎,是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多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一侧或两侧。
预防口角炎,首先应加强营养搭配,多补充含有维生素b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胡萝卜、新鲜绿叶蔬菜等。
由于b族维生素很容易溶解于水,因此在做饭时要注意防止维生素流失,米不要过度淘洗,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后尽快下锅,炒菜时可加点醋。
此外,发生口角炎时切忌用手去碰嘴角,或者抿嘴。
冻疮
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而且容易反复。
要注意保暖,手部可经常摩擦。要防止潮湿,保持干燥,做家务比如洗碗、洗衣服,天气较冷时,可用热水保持手的温度,洗完之后一定要及时擦干。手套、鞋袜、帽子都要宽松舒适。
皮肤瘙痒
冬季容易发生瘙痒的部位,主要在背部、手臂、大腿内侧、小腿伸侧及脚踝关节部。初发时以局部丘疹以及点片状脱屑,严重时出现疼痛、皮肤潮红。
对付冬季皮肤瘙痒的传统办法,是外擦尿素软膏或者口服维生素B片来缓解症状,但这些办法治标不治本,而且容易形成耐药性。
专家建议可用硫磺香皂搓澡。常用的碱性洗液,对皮肤表层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而硫磺香皂有杀细菌、真菌和螨虫的功效,对各类皮肤病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睡前坚持用花椒水泡脚。热水可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并能有效防治湿疹引发的皮肤瘙痒。而用花椒水泡脚比用热水泡脚促进睡眠效果更好,具体办法是:制一个棉布包装50克花椒(1斤分10份),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来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
手足皲裂
手足皲裂也是一种冬季常见皮肤病。这种病和遗传有关,缺乏维生素人群也容易患此皮肤病。
对于手足皲裂,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护手部、足部,衣服鞋袜要宽松干燥。如果出现皲裂,因为患病地方角质层较厚,康复起来需要较长时间,可涂抹皮肤防裂剂或防裂膏,过敏性体质的人还要补充维生素,减少酸碱化学产品对皮肤的接触。
寒冷性荨麻疹
冬季气候寒冷,身体遇冷后全身出现瘙痒和红斑、风团,有的患者仅在身体接触冷的暴露部位,如面部、手部等出现上述反应。一般在遇冷后几分钟出现反应,遇热后二十分钟左右会自然消退,不留痕迹,再次遇冷后会反复发作,有的患者奇痒难忍。
对于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身体的暴露部位如面部、脖子和手部等应该戴上帽子、手套。身体其他部位也应注意保暖,避免冷风和冷水等直接刺激。
调整饮食习惯,尽量避免进食鱼、虾、蟹、羊肉等高蛋白和辛辣、酒等刺激性食品。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适应寒热的变化。
湿疹
湿疹是由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体内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的皮肤炎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寒冷干燥的冬季,由于人们保湿剂使用得多,外用洗涤剂及护肤品用得也较多,又常常吃些辛辣食物来御寒,因此,患湿疹的病人较多。预防上,要避免使用热水及碱性洗液,不要过度搔抓患处,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皮肤清洁等。
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计晟捷
综合自新浪健康、39健康网等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最便宜的是哪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byjs/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