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秋季常见的皮肤病,随着天气越来越凉、越来越干,很多人都饱受皮肤病的困扰。尤其是孩子和婴幼儿,由于宝宝的皮肤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本就比大人更脆弱,遇到外界刺激时,屏障更容易遭到破坏。再加上换季环境气候变化、过度清洁等外部刺激,就更是雪上加霜。涂抹激素,容易反复,还容易形成依赖。难道每逢换季,就必须经历湿疹这类「换季病」的磨难吗?中医防治结合,远离湿疹困扰!医案
一位小朋友,8岁,自幼有湿疹病史,病情时常反复,就诊于赵晨曦大夫。
来诊时,四肢肘窝、腘窝可见手掌大小淡红色斑,其上可见密集的红色粟粒大小丘疹,部分有渗出倾向,亦可见大量抓痕及少量脱屑;患儿口周也可见淡红色斑伴有少量脱屑,瘙痒剧烈。患儿平素喜食肉类,性格偏急躁,上进心强,大便偶有偏干,入诊室后在座椅上爬上爬下,动作多,口唇干燥色红,舌红尖甚,脉弦数。
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方药如下:
双花10g栀子6g地肤子10g
淡竹叶3g灯芯草2g焦三仙30g
生龙牡各15g赤芍10g生地10g
7剂,每日早晚饭后温服。
(注意:文中涉及的临床医案,药物配伍及剂量均为医家结合临床经验的辨证用药,中医讲究三因制宜、辨证施治,切勿盲目照抄照搬,以免对您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赵大夫嘱其平时多用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
一周后二诊时,患者皮损退去80%,口周、四弯红斑退去,遗留少量淡红色丘疹,瘙痒也明显减轻,因季节原因,患儿口唇干燥,予上方加鸡血藤15g,霜桑叶10g继服7剂后愈。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古籍中称为“四弯风”,因其皮损好发于四肢弯曲部位而得名。本病的特点是皮疹好发于身体屈侧。干燥瘙痒、有渗出倾向。患者多自幼发病,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外科大成》里曾有记载:“四弯风,生于腿弯脚弯,一月一发,痒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成疮。”多因先天禀赋不耐,脾胃失调,肌疏表虚,复感风湿热邪而发。
小儿生理体质素有“心常有余,肝常有余,阳常有余;脾常不足,阴常不足”的学说,本案患儿便有明显的心肝火旺之证,便用双花、栀子、地肤子、淡竹叶、灯芯草清心火,泄热止痒,焦三仙助脾胃运化,赤芍、生地凉血润燥,生龙牡平肝潜阳,收效甚佳。
湿疹的护理也很重要
本病除治疗之外,平时护理也是需要额外重视,需注意避开过敏原,尽量避免外来刺激,贴身衣物宜选纯棉制品,洗涤时也应注意漂洗干净,避免洗涤剂残留。保持皮肤润泽,避免过度清洁,尽量少使用化学类的沐浴露,洗澡后应擦大量润肤霜。食物方面要注意观察食物反应,若有食用某些食物后皮疹加重,应避免食入。
赵晨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第三代传承人,全国名中医、著名皮外科大家陈彤云教授徒孙,师从首都医科医院曲剑华教授,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膏方分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针药并用治疗痤疮、玫瑰痤疮、黄褐斑、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屏障受损等损容性皮肤病以及针灸抗衰保养及中医外治疗法、膏方养生疗法;对美妆、护肤、现代医美技术有一定研究。中医药疗法治疗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老年瘙痒症等各种常见皮肤病。
出诊时间:
周二、周四全天,周五、周日下午,平心堂甜水园店
周三全天,平心堂王府井店
预约
—
END
供稿
赵晨曦大夫
编辑
杨洪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wuh.com/byjs/12730.html